庐山

名胜志。北宋陈舜俞撰。五卷。舜俞字令举,号白牛居士,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庆历进士,历官屯田员外郎,山阴知县。著有《都官集》。熙宁五年(1072),舜俞因不行青苗法谪官山南,与友人刘涣游庐山六十天,穷探极观,无所不究,于熙宁末撰成是书。约二万五千字。卷端有李常、刘涣二序。分总叙山水、山北、山南、山行易览、十八贤传、古人留题、古碑目、古人题名八篇。总叙山水篇引东晋僧慧远《庐山纪略》山北、山南记述作者由江州(今江西九江)南行,沿途经过的寺、观、洞、穴等名胜古迹,历史故实。山行易览详记山中一百五十余风景点之间里程。十八贤传记,慧远、刘程之、雷次宗等十八位隐居庐山的人物传记。古今留题录唐以前三十三人歌咏庐山的诗歌。古碑目录有当时大平观、太一观、东林寺、西林寺、简寂观五座寺庙中唐五代前碑铭志文。古人题为颜真卿、韦宙、严续等十八位唐宋大臣题名刻石。史料丰富,考据精赅,为现存第一部庐山专志。宋本明初国内已无完帙,《四库全书》本为残本三卷。民国二十一年(1932),吴宗慈经友人于日本大谷大学借得足本,与日本收入《大藏经》的大正本及《四库》残本互校后收入《庐山志副刊》出版,是为善本,并附吴氏《宋陈舜俞庐
()
宋诗别集。5卷。董嗣杲著。本集收入的,是诗人在九江任职时所写的诗。原本久佚,今传本是清代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所辑出。与《庐山集》同时辑成,并附于一册的,还有董嗣杲另一诗集《英溪集》,1卷,收入的是诗人在武康任职时所写的诗。这两部诗集中所收录的诗歌以寄情山水为主。宋代亡国前夕,社会残破、民生凋敝的景象,在诗中时时可见,如《谢村》:“暮役朝行此可停,临平山色入船青。烟窑惨淡多逃户,泥井虚园有废亭。”《西风》写道:“大江西风三日起,激起怒涛三万里。客子口噤悄无语,纵有高楼危莫倚。”诗中流露出的凄惋悲凉之情,正是时代风貌的反映。从《寄庐山道士》一诗中,又可见作者已经预感到国家将亡,从而表现出消沉的心理:“才怀故里余清梦,方说庐山得好诗。何日与师传菊酒,剧谈浩劫未分时。”《四库全书总目》说:董嗣杲的诗“吐属新颖,无鄙俚琐碎之态,固非江湖游士所及”。
()
凡十卷。元代庐山东林寺之优昙普度撰。又称庐山莲宗宝鉴、庐山优昙宝鉴、庐山莲宗宝鉴念佛正因、念佛宝鉴。普度自称为东晋庐山慧远白莲社念佛之正系,基于南宋慈照子元白莲宗之教旨,编集有关念佛三昧之经说、史传等。盖因慨叹当时称莲宗者多,然不能基于初祖慧远之意,不能了悟开祖子元之本旨,更为邪说谬解所惑,为救此流弊,遂集诸书之善言加以增删或润色而成此书。元成宗大德九年(1305)撰集,至大元年(1308)白莲宗被禁行,普度针对情势,上进本书,此书遂得御览刊行。本书广述念佛要旨,其纲目与章数依次为:念佛正因十四章、念佛正教十九章、念佛正宗八章、念佛正派二十二章、念佛正信六章、念佛正行十四章、念佛正愿七章、念佛往生正诀十二章、念佛正报五章、念佛正论二十五章。每卷初置总说,以下则接经论要文、古德行状、教语等。
()

蜀国初开棹,庐峰拟拾萤。兽皮裁褥暖,莲叶制衣馨。

楚水秋来碧,巫山雨后青。莫教衔凤诏,三度到中庭。

()

万丈洪泉落,迢迢半紫氛。奔飞流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蜺似,天清风雨闻。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

洛郊无俎豆,弊厩惭老马。

小雁过炉峰,影落楚水下。

长船倚云泊,石镜秋凉夜。

岂解有乡情,弄月聊呜哑。

别柳当马头,官槐如兔目。

欲将千里别,持我易斗粟。

南云北云空脉断,灵台经络悬春线。

青轩树转月满床,下国饥儿梦中见。

维尔之昆二十馀,年来持镜颇有须。

辞家三载今如此,索米王门一事无。

荒沟古水光如刀,庭南拱柳生蛴螬。

江干幼客真可念,郊原晚吹悲号号。

()

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

但欲掩昏旦,遂复经圆缺。

扪壁窥龙池,攀枝瞰乳穴。

积峡忽复启,平途俄已绝。

峦垅有合沓,往来无踪辙。

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

()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今古一作:千古)

()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