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冰肌玉骨

洞仙歌·冰肌玉骨

洞仙歌·冰肌玉骨

仆七岁时,见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译文

冰一样的肌肤,玉一般的身骨,自然是遍身清凉没有汗。宫殿里清风徐来幽香弥漫。绣帘被风吹干,一线月光把佳人窥探。佳人还没有入睡,她斜倚绣枕钗横发乱。

他起来携着她的小手,走出无声的庭院,随时可见流星横穿河汉。试问夜已多深?已过了三更,月光暗淡,玉绳星向下旋转。她掐着手计算,秋风几时吹来,不知不觉间感到,流年似水,岁月在暗暗变换。

注释

洞仙歌:词牌名。

眉州:今在四川眉山境内。

孟昶:五代时蜀国君主,在位三十一年,后国亡降宋,深知音律,善填词。

花蕊夫人:孟昶的妃子,别号花蕊夫人;摩诃池:故址在今成都昭觉寺,建于隋代,到蜀国时曾改成宣华池。

具:通俱,表都的意思。

足:补足。

冰肌:肌肤洁白如冰雪,《庄子·逍遥游》有神人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

水殿:建在摩诃池上的宫殿。

欹:斜靠。

河汉:银河。

金波:指月光;玉绳:星名,位于北斗星附近。

玉绳:星名。《太平御览·天部五》引《春秋元命苞》曰:“玉衡北两星为玉绳。玉之为言沟,刻也。瑕而不掩,折而不伤。”宋均注曰:“绳能直物,故名玉绳。沟,谓作器。”玉衡,北斗第五星也。秋夜半,玉绳渐自西北转,冉冉而降,时为夜深或近晓也。

流年:流逝之岁月;年华。

参考资料:

1、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212 .

洞仙歌·冰肌玉骨创作背景

  苏轼在小序中交代了写此词之缘由,词人在七岁之时曾听过蜀主孟昶的《洞仙歌令》,而四十年后,只能隐约记住首两句,词人便发挥他丰富的想象力,运用他的文思才力,补足剩余部分。此词作于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壬戌),时作者正谪居黄州。

洞仙歌·冰肌玉骨鉴赏

  此词描述了五代时后蜀国君孟昶与其妃花蕊夫人夏夜在摩河池上纳凉的情景,着意刻绘了花蕊夫人姿质与心灵的美好、高洁,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深深惋惜和感叹。

  上片写花蕊夫人帘内欹枕。首二句写她的绰约风姿:丽质天生,有冰之肌、玉之骨,本自清凉无汗。接下来,词人用水、风、香、月等清澈的环境要素烘托女主人公的冰清玉润,创造出境佳人美、人境双绝的意境。其后,词人借月之眼以窥美人欹枕的情景,以美人不加修饰的残妆——“钗横鬓乱”,来反衬她姿质的美好。上片所写,是从旁观者角度对女主人公所作出的观察。

  下片直接描写人物自身,通过女主人公与爱侣夏夜偕行的活动,展示她美好、高洁的内心世界。“起来携素手,”写女主人公已由室内独自倚枕,起而与爱侣户外携手纳凉闲行。“庭户无声”,制造出一个夜深人静的氛围,暗寓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逝。“时见疏星渡河汉”,写二人静夜望星。以下四句写月下徘徊的情意,为纳凉人的细语温存进行气氛上的渲染。以上,作者通过写环境之静谧和斗转星移之运动,表现了时光的推移变化,为写女主人公纳凉时的思想活动作好铺垫。结尾三句是全词点睛之笔,传神地揭示出时光变换之速,表现了女主人公对时光流逝的深深惋惜。

  这首词写古代帝王后妃的生活,在艳羡、赞美中附着作者自身深沉的人生感慨。全词清空灵隽,语意高妙,想象奇特,波澜起伏,读来令人神往。

  值得注意的是,花蕊夫人本是孟昶的宠妃,后蜀灭亡之后,花蕊入宋,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的诗句令赵匡胤大为倾倒。不久,孟昶暴亡,花蕊成了太祖的贵妃,据说跟太宗赵光义也有瓜葛。对这样一个与三个皇帝有绯闻的“亡国之妃”,苏轼坦然地把她刻画得几近仙女,且毫不避讳地写她与孟昶的爱情。此词在宋朝广为传唱,还没有一个道学家跳出来说三道四。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
两汉贾谊

  谊为长沙王太傅,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度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哉!国无人兮,莫我知也。”遂自投汨罗而死。谊追伤之,因自喻,其辞曰:

  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呜呼哀哉!逢时不祥。鸾凤伏竄兮,鸱枭翱翔。闒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世谓随、夷为溷兮,谓跖、蹻为廉;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銛。吁嗟默默,生之无故兮;斡弃周鼎,宝康瓠兮。腾驾罷牛,骖蹇驴兮;骥垂两耳,服盐车兮。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独离此咎兮。

  讯曰:已矣!国其莫我知兮,独壹郁其谁语?凤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远去。袭九渊之神龙兮,沕深潜以自珍;偭蟂獭以隐处兮,夫岂从虾与蛭蟥?所贵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使骐骥可得系而羁兮,岂云异夫犬羊?般纷纷其离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历九州而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凤凰翔于千仞兮,览德辉而下之;见细德之险徵兮,遥曾击而去之。彼寻常之污渎兮,岂能容夫吞舟之巨鱼?横江湖之鳣鲸兮,固将制于蝼蚁。

()
唐代高适

川上常极目,世情今已闲。

去帆带落日,征路随长山。

亲友若云霄,可望不可攀。

于兹任所惬,浩荡风波间。

清晨泛中流,羽族满汀渚。

黄鹄何处来,昂藏寡俦侣。

飞鸣无人见,饮啄岂得所。

云汉尔固知,胡为不轻举。

野人头尽白,与我忽相访。

手持青竹竿,日暮淇水上。

虽老美容色,虽贫亦闲放。

钓鱼三十年,中心无所向。

南登滑台上,却望河淇间。

竹树夹流水,孤城对远山。

念兹川路阔,羡尔沙鸥闲。

长想别离处,犹无音信还。

东入黄河水,茫茫泛纡直。

北望太行山,峨峨半天色。

山河相映带,深浅未可测。

自昔有贤才,相逢不相识。

秋日登滑台,台高秋已暮。

独行既未惬,怀土怅无趣。

晋宋何萧条,羌胡散驰鹜。

当时无战略,此地即边戍。

兵革徒自勤,山河孰云固。

乘闲喜临眺,感物伤游寓。

惆怅落日前,飘飖远帆处。

北风吹万里,南雁不知数。

归意方浩然,云沙更回互。

乱流自兹远,倚楫时一望。

遥见楚汉城,崔嵬高山上。

天道昔未测,人心无所向。

屠钓称侯王,龙蛇争霸王。

缅怀多杀戮,顾此生惨怆。

圣代休甲兵,吾其得闲放。

兹川方悠邈,云沙无前后。

古堰对河壖,长林出淇口。

独行非吾意,东向日已久。

忧来谁得知,且酌尊中酒。

朝从北岸来,泊船南河浒。

试共野人言,深觉农夫苦。

去秋虽薄熟,今夏犹未雨。

耕耘日勤劳,租税兼舄卤。

园蔬空寥落,产业不足数。

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茫茫浊河注,怀古临河滨。

禹功本豁达,汉迹方因循。

坎德昔滂沱,冯夷胡不仁。

激潏陵堤防,东郡多悲辛。

天子忽惊悼,从官皆负薪。

畚筑岂无谋,祈祷如有神。

宣房今安在,高岸空嶙峋。

我行倦风湍,辍棹将问津。

空传歌瓠子,感慨独愁人。

孟夏桑叶肥,秾阴夹长津。

蚕农有时节,田野无闲人。

临水狎渔樵,望山怀隐沦。

谁能去京洛,憔悴对风尘。

朝景入平川,川长复垂柳。

遥看魏公墓,突兀前山后。

忆昔大业时,群雄角奔走。

伊人何电迈,独立风尘首。

传檄举敖仓,拥兵屯洛口。

连营一百万,六合如可有。

方项终比肩,乱隋将假手。

力争固难恃,骄战曷能久。

若使学萧曹,功名当不朽。

皤皤河滨叟,相遇似有耻。

辍榜聊问之,答言尽终始。

一生虽贫贱,九十年未死。

且喜对儿孙,弥惭远城市。

结庐黄河曲,垂钓长河里。

漫漫望云沙,萧条听风水。

所思强饭食,永愿在乡里。

万事吾不知,其心只如此。

()

明晨鞍马去难寻,亲友留连惜寸阴。北极星辰连远塞,南溟风雪动愁心。

形容憔悴悲年暮,灯火青荧入夜深。回首高歌出门去,天涯寥落少知音。

()

燕塞秋风几日留,华延文彩射珠球。青云拥路随金节,白雪翻歌绕画楼。

荒政有条先散利,富民得策定封侯。祇存一饭忠君意,接武夔龙赞帝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