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杨良卿秋雨有感二首 其二

次韵杨良卿秋雨有感二首 其二

电驱瓴建屋,溪涨浪翻查。身作三年客,愁随万点鸦。

家书空系雁,灯信未占花。梦里寻归计,柴桑似有涯。

苏过

(1072—1124)眉州眉山人,字叔党,号斜川居士。苏轼子。以荫任右承务郎。轼帅定武、谪岭南,唯过随行奉侍。徽宗建中靖国元年,轼卒,葬汝州郏城小峨眉山,遂家颍昌小斜川,因以为号。历监太原府税,知郾城县,晚年权通判中山府。能文,善书画,人称“小坡”。有《斜川集》。

苏过朗读
()

猜你喜欢

去日不可追,来日已无多。衰颓复自念,迁谢当奈何。

贤达并贱愚,百岁同消磨。不如泳觞酌,徘徊眄庭柯。

流翠自成幄,好风时经过。憎爱理兼忘,虚淡神所和。

运尽即随尽,葬骨南山坡。

()
宋代陆游

一百七十里,我行谁谓赊。

期年初去国,度宿即还家。

事似谈春梦,身如寄客槎。

石帆村好在,重理旧桑麻。

()
唐代李洞

远近众心归,居然占翠微。展经猿识字,听法虎知非。

泉注城池梦,霞生侍卫衣。玄机不可学,何似总无机。

()
宋代苏轼

净居寺,在光山县南四十里大苏山之南、小苏山之北。

寺僧居仁为余言:齐天保中,僧思惠过此,见父老问其姓,曰苏氏,又得二山名。

乃叹曰:吾师告我,遇三苏则住。

遂留结庵。

而父老竟无有,盖山神也。

其后僧智凯见思于此山而得法焉,则世所谓思大和尚、智者大师是也。

唐神龙中,道岸禅师始建寺于其地,广明庚子之乱,寺废于兵火,至乾兴中乃复,而赐名曰梵天云。

十载游名山,自制山中衣。

愿言毕婚嫁,携手老翠微。

不悟俗缘在,失身蹈危机。

刑名非夙学,陷阱损积威。

遂恐死生隔,永与云山违。

今日复何日,芒鞋自轻飞。

稽首两足尊,举头双涕挥。

灵山会未散,八部犹光辉。

愿従二圣往,一洗千劫非。

徘徊竹溪月,空翠摇烟霏。

钟声自送客,出谷犹依依。

回首吾家山,岁晚将焉归。

()
明代谢晋

青葱树隐赤阑桥,浦溆人家望望遥。开过桃花春浪暖,闲看翡翠戏兰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