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净居寺(并叙)

游净居寺(并叙)

净居寺,在光山县南四十里大苏山之南、小苏山之北。

寺僧居仁为余言:齐天保中,僧思惠过此,见父老问其姓,曰苏氏,又得二山名。

乃叹曰:吾师告我,遇三苏则住。

遂留结庵。

而父老竟无有,盖山神也。

其后僧智凯见思于此山而得法焉,则世所谓思大和尚、智者大师是也。

唐神龙中,道岸禅师始建寺于其地,广明庚子之乱,寺废于兵火,至乾兴中乃复,而赐名曰梵天云。

十载游名山,自制山中衣。

愿言毕婚嫁,携手老翠微。

不悟俗缘在,失身蹈危机。

刑名非夙学,陷阱损积威。

遂恐死生隔,永与云山违。

今日复何日,芒鞋自轻飞。

稽首两足尊,举头双涕挥。

灵山会未散,八部犹光辉。

愿従二圣往,一洗千劫非。

徘徊竹溪月,空翠摇烟霏。

钟声自送客,出谷犹依依。

回首吾家山,岁晚将焉归。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胡天夜清迥,孤云独飘飏.遥裔出雁关,逶迤含晶光。
阴陵久裴回,幽都无多阳。初寒冻巨海,杀气流大荒。
朔马饮寒冰,行子履胡霜。路有从役倦,卧死黄沙场。
羁旅因相依,恸之泪沾裳。由来从军行,赏存不赏亡。
亡者诚已矣,徒令存者伤。

()
宋代陆游

华陀囊书久已焚,思邈玉函秘不闻。

从医火攻固下策,遣化饭香方普熏。

触人正自坐愚直,学道今当输拙勤。

勿言将智耄已及,後死或可与斯文。

()
明代王称

孤琴宿白枌,一锡喜逢君。只为谭锋妙,因悲染世氛。

穷秋灯影靓,残月梵声闻。明发身无住,空山又断云。

()
宋代方岳

淮山秋晓。问西风几度,雁云蛩草。铁色骢骄,金花袍窄,未觉塞垣寒早。笳鼓声中晴色,一羽不飞边报。君莫道,怎乾坤许大,英雄能少。
谈笑。鸣镝处,生缚胡雏,烽火传音耗。漠漠寒沙,荒荒残照,正恐不劳深讨。但喜欢迎马首,犹是中原遗老。关何事,待归来细话,一尊倾倒。

()
清代弘历

何必方蓬海上寻,林泉咫尺有清音。淮南讵似东平好,鸾举无妨寄傲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