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

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

(yè)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qǐng),月流烟渚(zhǔ)。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piān)舟夜渡。宿雁落、寒芦深处。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tuó)鼓。谁伴我,醉中舞。

十年一梦扬州路。倚(yǐ)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lǔ)。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谩(mán)暗涩(sè)铜华尘土。唤取谪(zhé)仙平章看,过苕溪、尚许垂纶否。风浩荡,欲飞举。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创作背景

  绍兴八年(1138年)冬,奸臣秦桧、孙近等筹划与金议和、向金营纳贡,李纲坚决反对,张元干闻之怒不可遏,作《再次前韵即事》诗,痛斥秦桧、孙近等主和卖国之权奸为“群羊”。李纲在福州上疏反对朝廷议和卖国,张元干得知李纲上书事,作《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参考资料:

1、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266-1268

2、陆林编注.白话解说·宋词.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166-167

张元干

元干出身书香门第。其父名动,进士出身,官至龙图阁直学士,能诗。张元干受其家风影响,从小聪明好学,永泰的寒光阁、水月亭是他幼年生活和读书处。十四五岁随父亲至河北官廨(在临漳县)已能写诗,常与父亲及父亲的客人唱和,人称之“敏悟”。

张元干朗读
()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