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

()
()
()
()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
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古人有言曰:“慈母败子”。爱而不教,使陷于不肖①,陷于大恶②,入于刑辟③,归于乱亡。非他人败之也,母败之也。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不可悉数④。
()
某启(2):昨日蒙教(3),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4),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5)多异故也。虽欲强聒(6),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7),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8),于反复不宜卤莽(9),故今具道(10)所以,冀(11)君实或见恕也。盖儒者(12)所争,尤在名实(13),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14)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15),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16),以授之于有司(17),不为侵官;举(18)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19),难壬人(20),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21)。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22)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23)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24),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25)?盘庚之迁(26),胥怨者民也(27),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28),度义(29)而后动,是(30)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31)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32),守前所为(33)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34)。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35)。
()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
元杂剧剧本。简称《青衫泪》。马致远撰。旦本。谓吏部侍郎白居易,结识长安善弹琵琶的妓女裴兴奴。时值唐宪宗盛精图治,认为文臣中多尚浮华,各以诗酒相胜,不肯尽心职守,且以白居易、柳宗元等人为最,故将白居易远谪江州。裴兴奴则立志守节,不肯再接他人。江西浮梁茶商刘一郎来长安做买卖,看中兴奴。遂与鸨母定计,造一假书,言白居易病死江州。兴奴在鸨母的威逼下,嫁茶商远去。白居易之友元稹官拜廉访使,采集民风,路过江州。月夜,与居易江上小宴,闻有弹琵琶者。唤过相见,方知是兴奴。兴奴复归居易。元稹回朝,奏明唐宪宗,认为白居易无罪远谪,理应召回,宪宗允之。元稹亦将白、裴相爱之事奏上,请求圣裁。宪宗让兴奴上殿诉其原委。最后亲断:兴奴归于白居易。虔婆与刘一郎伪造书信,诬人身亡,虔婆杖60,刘一郎流窜远方。此剧据白居易《琵琶行》演绎而成,但思想意义已大为削弱。且白谪江州之由与史实不符,与《琵琶行》中情节亦多有出入。此剧楔子在第一、二折之间,与通常杂剧体例不同。明人顾大典《青衫记》传奇,即本此剧增饰而成。现存主要版本有《改定元贤传奇》本,脉望馆校《古名家杂剧》本,顾曲斋刊本,《元曲选》本,《柳枝集》本。
()
诗别集。八卷。唐王建撰。王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诗人。官至太府寺丞、侍御史。鄙视营求科第,终生未举进士。贞元四、五年(778—789)至贞元十四、五年曾隐居山中十年,求仙修道。后经裴度推荐步入仕途。数年后解任,归居咸阳原上。王建在《自伤》诗中曾说:“四授官资元七品”,、正是概括了他一生的仕途萧条境况。着有《王司马集》、《王建宫词》。其诗在艺术风格上与张籍相似,但是他更善于用口语化的语言来描写,反映现实生活。《唐才子传》中称王建“工为乐府歌行,格幽思远”,他与张籍都工于乐府,世称“张王乐府”。《王司马集》又名《王建诗集》,此书为清人胡介祉所校刊,共古体二卷,近体六卷,盖后人合并。前有胡介祉作序,认为虞山毛氏曾有刊本行世,校对亦未尽善。宋本只有南宋书棚本十卷。明刊本有正德刘德成刻本和汲古阁毛晋刻本,皆作八卷。清康熙胡介祉刻也作八卷。清康熙席启寓辑《唐诗百名家全集》收取《王建诗集》十卷。目前最完备的本子是《王建诗集》。此本以书棚本为底本,校以汲古阁本、席启寓《唐诗百名家全集》本,《全唐诗》的《王建诗集》补入乐府诗十一首、古风十二首、五律七首、七律四首、七绝五十八首。1959年由中华
()
司马贞,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少年时从崇文馆学士张嘉会学《史记》之学(司马贞《史记索隐后序》)。开元初,任国子博士(《新唐书·刘子玄传》),后出为润州别驾(《新唐书》卷五八《艺文志》二《史记索隐》附注),终宏文馆学士。晚年,鄙褚少孙之谬误,发愤而著《补史记》(司马贞《补史记序》),并研讨搜寻,采摭异闻,释文演注,作《史记索隐》三○卷,世号“小司马史记”。《新唐书·艺文志》史部正史类著录《史记索隐》三○卷,今传世;《补史记》未见著录,已佚。今存文四篇,载《全唐文》卷四○二。生平事迹附见《新唐书》卷一三二《刘子玄传》、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四。
()
司马辽太郎(しばりょうたろう,1923年8月7日~1996年2月12日)。原名福田定一。日本小说家。大阪市人。因素慕我国的司马迁,以司马为笔名的姓。毕业于大阪外国语学校蒙古语科,1943年12月应征入伍。战后在京都、大阪的《产经新闻》社任职。1953年起开始小说创作活动。1961年辞职,专心致志地从事写作活动。1956年发表《波斯魔术师》,获第8届讲谈俱乐部奖。1957年与寺内大吉等创办以新颖和意趣为主旨的刊物《近代说话》,并在这一刊物上发表《戈壁的匈奴》,赢得历史小说家的声誉。 自 《夜城》(1959)获“直木奖”后陆续发表《上方武士道》(1960)、《风之武士》(1960~1961)、《风神之门》(1961~1962)、《新选组血风录》(1962)、《燃烧吧,剑》(1962~1964)、《幕未暗杀史》(1963)、 《功名歧路》(1963~1964)、《龙马奔走》(1962~1966)、《窃国故事》(1963~1966)、《关原》(1964~1966)等作品,常给通俗小说界带来新风,而且在这些戏剧性较强的趣味小说之外,尚有《老谋深虑的人》(1964)、《醉矣》(1965)、《凌云壮
()

山中云霞古,山外草树腥。出山猿鹤寂,还山梦魂清。

流水断复续,空谷幽而明。坐我石榻稳,著我罗衣轻。

眼中何所见,太古苔痕青。耳中何所闻,绝顶波涛声。

吾心既已洗,谁博浮埃名。无求安有悔,遗身自忘情。

岂必三山去,即此凌青冥。

()

草荒树密路三叉,下马来寻日色斜。

顽石呜呼都作字,冬青憔悴未开花。

夜台不敢留真姓,萍梗还来酹晚鸦。

牡砺滩头当日客,茫然隔世数年华。

()

坐拥罴貅百万雄,驱除无策笑元戎。三边少借防胡卒,一战全收破竹功。

泪合烟霞闾闬定,星摇河济舳舻通。鲸鲵忍筑车书地,徭赋惟应贷阨穷。

()

画精神,画筋骨,一团旋风瞥灭没。仰秣如上贺兰山,

低头欲饮长城窟。此马昂然独此群,阿爷是龙飞入云。

黄沙枯碛无寸草,一日行过千里道。展处把笔欲描时,

司马一騧赛倾倒。

()

纷纷末路竞先驰,安石东山起独迟。声望在人真不偶,功名到手可终辞。

虚襟且愿收群策,惫力仍烦治乱丝。中国于今相司马,边陲得似去年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