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夜

张清夜(1676~1763),清代道士。原名尊,字子还,号自牧道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少为诸生,善书翰,兼工诗句。曾云游四方,至武当山太子坡,拜真人余太源为师,出家修道。雍正元年(1723年)由湖北入蜀,居住成都临江寺惜字宫,一琴一榻,悠然自得。蜀抚宪敬重其才,请他出仕为官,坚辞不就。雍正七年(1729年),他主持武侯祠事,惟务清虚,日夕研读《阴符经》。乾隆八年(1743年),华阳令安洪德、成都令夏绍重修青羊宫,请清夜主持宫事,他以老辞,推荐其徒汪一萃担任,自己则往来于武侯祠与青羊宫之间。越数年,在青羊宫创悬钟牌,接待十方道众,一时道众云集,俨然为一大丛林。他感于“仙派源流,于今几绝”,为敷扬道要,乃作《玄门戒白》,认为修道之本,在于清静、守真,而三教主宰,即为孝悌忠信,提倡“广行方便,多积阴功”。乾隆十九年(1754年)撰成《阴符发秘》,发挥道教南宗理论。今人蒙文通加以整理校正,著有《阴符发秘校后记》,称该书“融汇唐后之儒、释而独取其精”,皆“会心自得之言,固非泛尔诠释文句之比”。据传还著有《潭东集》,但未见刊刻行世。
()

弱志苦清夜,奈此强虑婴。

反侧不能寐,稍寐忽成惊。

疏棂生遥素,恍疑曙光升。

起行盼曾霄,月华流空明。

涂涂方露繁,嘉树尚冥冥。

曳履步庭除,东西错纬经。

寥落直至旦,飘零叹何营。

()

远色变昏晦,卸帆依浅沙。浪搜盘岸木,风逆赴巢鸦。

细草官塘直,长烟野日斜。寒机闻夜织,灯火是谁家?

()

红蓝衫薄香玉春,翠鬟䰀鬌盘松云。门前溪水空粼粼,鲤素不传娇翠颦。

窗纱滤月寒光薄,冉冉暮愁无处著。龟屏掩恨玉痕垂,井桐叶堕青鸾啼。

()

夜久景逾清,行吟到小亭。梨花带明月,银汉淡疏星。

渡水渔歌远,巡山鬼火青。此时尘虑息,豁若醉初醒。

()

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

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

岩有未有桂花开,观里闲寻道士来。

微雨过时松路黑,野萤飞出照青苔。

()

漏水迢迢清夜。露华浓、洞房寒乍。愁人早是不成眠,奈无端、月窥窗罅。心心念念都绿那。被相思、闷损人也。冤家你若不知人,这欢娱、自今权罢。

()

老来不惯离家久,独卧一庵今八夜。抵搔十爪垢已满,降伏千魔心未下。

荧荧病眼日更昏,皎皎孤怀谁与泻。恨无鸾帐与谁俱,独有筇枝伴身亚。

华严性海偶深味,兜率陀天聊复借。平生好书陋颜柳,近日作诗几沈谢。

百年旅梦行将觉,万里家园犹未舍。妄缘傥或未尝胆,佳境安得如食蔗。

从来少味燕偏知,早已忘机鼠休怕。行当遂作重屏图,阘茸凡材任讥骂。

()

子夜天无云,稀星耿顽碧。

茫茫行役者,对此焉不息。

胡为蜗角端,相与竞寻尺。

劝君归去来,飞空鸟无迹。

()

秋阴士多感,雨息夜无尘。清樽宜明月,复有平生人。

()

禁闱清夜,

月探金窗罅。

玉帐鸳鸯喷兰麝,

时落银灯香□。

女伴莫话孤眠,

六宫罗绮三千。

一笑皆生百媚,

宸衷教在谁边?

()

舞剑清夜阑,孤灯耿中堂。一舞空奸邪,再舞摧豪强。

频起为君舞,月出云飞扬。气冲牛斗暗,影动蛟龙翔。

悲风转萧飒,壮志弥慨慷。时哉不我逢,石匣深韬藏。

()

霜清兮露冷,暮天碧兮微云飞。北风兮吹我衣,梅花下兮明月来几时。

()

烟扉罗幌护钟重,灯火人家远寺钟。何事月明双鸀鳿,海棠花下睡初浓。

()

扑面浮香度浅溪,水光花落夜猿啼。行云踪迹知何处,十二峰头月正低。

()

小楼人静月初斜,归思迢迢隔海涯。

短笛谁吹肠断曲,满庭香雪落梅花。

()

秋阴士多感,雨息夜无尘。清樽宜明月,复有平生人。

()

新赏由来兴不违,忍逢高唱独言归。

共穿疏雨牵花艇,自载清樽款竹扉。

红蜡泪多时见跋,娇莺声断一沾衣。

已拌白发从今尽,莫放梁尘到晓飞。

()

清夜坐庭阶,薰风拂杨柳。仰首望天河,微云翳南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