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元周达观撰。达观,自号草庭逸民,温州永嘉 (今属浙江) 人。成宗元贞元年(1295),达观随元使臣赴真腊(今柬埔寨),大德元年(1297)回国。此书即他依据在真腊的亲身见闻写成。前有总叙,记载他随同出使经过,下面分记城郭、宫室、服饰、官属、三教、人物、产妇、室女、奴婢、语言、野人、文字、正朔时序、争讼、病癞、死亡、耕种、山川、出产、贸易、欲得唐货、草木、飞鸟、走兽、蔬菜、鱼龙、酝酿、盐醋酱面、蚕桑、器用、车轿、舟辑、属郡、村落、取胆、异事、澡浴、流寓、军马、国主出入等共四十条。是现存的同时代人所写真腊历史的唯一记载。《四库全书总目》称其书“文义颇为赅瞻”。有元末《说郛》本、明嘉靖《古今说海》本、隆庆万历间《历代小史》本、万历《古今逸史》本、明重辑《百川学海》本、清《古今图书集成》本等,夏鼐的《真腊风土记校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是目前较好的本子。
()
宋范致明撰,一卷。今流传有《古今逸史》本,明嘉靖刻本,《永乐大典》辑本。范致明字晦叔,建安人,元符中登进士第。此书系范以宣德郎谪监岳州商税时所作。全书不分目,随事记载。虽仅一卷,但内容详实,对郡县沿革、山川改易、古迹存亡的考证,皆确有引据,不同于其他地志的附会。如《太平寰宇记》谓长江流入洞庭,比书则谓洞庭汇入长江,长江不入洞庭,惟荆江夏秋暴涨乃逆泛而入,三五日即还,名曰“翻流水”;又如《水经注》谓澧水会合沅水,然后入洞庭湖,此书则谓澧、沅虽然相通,却各自入湖,澧水入湖处名澧口,沅水入湖处名鼎江口等,均是。书中所记其他轶闻逸事,亦颇资采择,叙述尤为雅洁,《四库全书总目》称此书“在宋人风土书中,可谓佳本矣。”
()
唐莫休符撰。作者在广西西道任职 期间,博采桂林山水、寺庙、里宅、城亭、古迹、人物等 资料。退居后,粗录见闻为《桂林风土记》,成书于 唐昭宗光化二年(899年)。全书内容广泛,其中反映 了传说人物尧、舜与南方民族地区的密切关系、灵渠 对沟通中原与粤西关系的评议等,对研究古代南方 民族史有参考价值;谱民风、记土产的记述体裁,对 后世著述领域亦有积极影响。是研究广西地方史和 壮族史的早期重要文献资料之一,收入《丛书集成 初编》中。
()
晋代地方风土人情杂记。又名《风土记》。地理杂志。晋周处撰。周处字子隐,阳羡(今江苏宜兴南)人。仕吴为东观左丞。归晋,迁御史中丞。原书久佚,此乃王谟由《御览》、 《太平寰宇记》、《艺文类聚》等十余种古籍中抄出。约五千字。详考阳羡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山川湖泊、吴越风俗、四季节序。
()
书中记述了女真族的由来,契丹耶律阿保机征服女真各部后管理措施,女真人生活的环境、气候、习俗、衣食、物产以及社会的官制、兵制、法令等内容,是了解女真族早期历史的重要史料。《北风扬沙录》留传至今的文字不过一千余字,但所记熟女真、生女真的情况十分详细。对于女真的语言,作者还用汉字记录了五、六组,成为今天我们研究早期女真语言的第一手资料。女真所建金朝,曾统治我国北方地区长达119年(1115—1234年)。其疆域不仅远拓外兴安岭、库叶岛,而且在政治、军事、文化方面也有所建树。
()
两广风物志。1卷。清吴绮撰。绮字园次,号丰南,一号听翁,又号红豆词人。江苏江都人。顺治拔贡,官湖州知府。著有《林蕙堂集》和《宋金元诗选》。是书约成于顺治康熙间。八千七百余字。内容记述两广含少数民族地区的气候、石、草木花竹、鸟、兽、虫、麟介、布、香、酒、蔬谷、杂事等,共101条(其中有7条为清宋俊所补)。依次叙述气候二条,石十条,草木花竹六十条,鸟十七条,兽五条,酒二条,蔬谷四条,末十五条为杂事。清“四库馆”臣对此书评价颇高,认为它可与范成大《桂海虞衡志》相仲伯。
()
《云南风土记》清张咏撰。此书仅见《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本,录十三条。
()
台风杂记是日本人佐仓孙三撰的。他在台澎割让後入台,供职於台湾总督府民政局的警务部门有三年之久。他曾到各处去巡视过,和台湾社会接触较多,因此把所见所闻的事情记载下来成为这部书。书中记事共计一百一十四条,举凡衣食住行、社会习俗、宗教信仰、教育程度以及农工商贾、器皿产物,莫不有所叙述。每条之後,皆附评语,是佐仓氏的几个朋友写的。评语除补充事实外,多以台湾与日本本土作比较,说明台湾习俗,有些很好而足资取法,有些不良而应加改革;大体可以说是持平之论。若以此书与那些摘录方志和私家着述纂为台湾风土记之类的着作相比较,自以此书能显出当时的真相。因此将省立台北图书馆藏的明治三十六年(光绪二十九年)八月东京国光社排印本抄录出来,加以标点,列为台湾文献丛刊之一。
()
《天台风俗志》一卷,记台州府天台县风物民情。天台县隶属于今台州市,因天台山而得名,位于浙江省东部、台州市区西北部。三国吴大帝黄武至黄龙三年(222-231年)之间,从会稽郡章安县分置始平县,此为天台建县之始。《小方壶斋舆地丛钞》中,以《天台风俗志》为阙名,根据附录《天台山文化·民间聚会》可知,著者为清末民初天台陈锺琪。
()
清末陈作霖撰。一卷。凡《植物品考》、《动物品考》、《矿物品考》、《食物品考》、《用物品考》五篇。记叙金陵(今南京)农业、畜牧业、食品业、印刷业、纺织业等历史与生产情况。为金陵地方志一种,与《金陵通纪》、《金陵通传》相辅而行。有光绪三十四年(1908)刊本。
()
记载西南少数民族和缅甸风土人情的著作。作者姓名已佚。最早见于明人朱孟震的《游宦馀谈》。《学海类编》题为朱孟震所作,不确。书的作者当是亲历明神宗万历年间刘綎率兵征西南地区之事的。书中记叙木邦、孟养、孟密、蛮莫、缅甸等地的风土习尚、山川形势,大多确实可信。其中对蛮夷地区的情况,内容最为详细。全书分天度、风气、地理、山川、草木、鸟兽、鱼虫、五谷、种类、饮食、婚姻、治理、生活、俗尚、交易、城郭、器用、岁时、礼节、邪术、土产、战斗、形胜等20余类。讲述作者的所见所闻,条理清楚,涉及广泛,资料价值很高。
()
清末民初沈宗元撰。
()
风俗志。清范祖述撰。一卷。于同治二年(1863)撰成是书,专记道光至咸丰以来俗情掌故。约三万七千字。分时序、乐善、声色、婚姻、寿诞、丧事、排场、俦品、女工、饮食、驰名、备考十二类。时序类记其四季风俗、婚姻、寿诞、丧事,排场诸类记婚嫁、生日、作茔安葬、搭彩等三十余事,为民俗学研究提供丰富史料。声色类载杭城四大戏班,南词、花调、木人戏、花鼓词及著名艺人,是研究戏曲发展史重要资料。女工类记妇女所事职业,如磨纸、糊锭、办线、收生等,详叙其操作,工具及生意状况。饮食类专载各味食店及四时点心。全书内容广泛,所记均为作者亲见,详实可据,与后出《杭俗怡情碎锦》相接,备载杭城近代掌故。抄本见藏台湾,前有林真序及自序,后附吴凤藻撰祖述墓志铭及自跋。 另有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 《申报馆丛书》续集本等。
()
风俗志。六十七编撰。辑入孙殿起、雷梦水辑,叶祖孚编《台湾风土杂咏》,时事出版社1984年12月初版。本集原作者署为“白麓六十七居鲁甫”。“白麓”是作者籍贯。六十七,字居鲁,清代满族人,乾隆时官至给事中,曾任巡台御史。撰有《台阳杂咏》、《番社采风图考》等。《番社采风图考》编撰有关反映台湾高山族平埔人风情习俗的诗作,计21首,详加诠释,为后人了解与研究高山族提供民族学与民俗学等方面的宝贵资料。诗词分社师、舂米、织布、乘屋、口琴、沐儿、布床、穿耳、箍腹、文身、凿齿、戏球、鼻箫、斗走、种芋、完饷、公廨、会饮、番戏、渡溪、艋舴、秋千、洛川等为题,分门别类归纳独特的“番俗”风情:住宅削竹为椽,编茅为盖;杵粟“计足供一日之食”;“蓬麻茜草”编织”达戈纹”,贯耳“使耳孔大如巨环,垂肩上”;以针刺肤,文身“有如花草锦绣及台阁之状”;凿齿联姻,“取痛庠相关之意”;箍腹斗走,托球秋千;构屋笄居,琴箫挑逗;沐儿灌,祛病除邪;农事既毕,招邀同饮赛;歌舞盛会,备极媚态;竹筏渡溪,刳木造艋舴等。同时记载雍正十二年(1734)间南北诸社创办“社师”,传授儒学经典的情景。这些诗词优美清新,风格质朴,韵律委婉,常为清代以
()
域外地理著作。清李钟珏撰。一卷。钟珏,优贡, 上海人。 光绪十三年(1887)因觅友去新加坡,以所见闻著是书。约七千二百字。对新加坡地理方位、形状、所辖、交通、开发、历史、四至、海口炮台、居民册籍,博物馆、医院、华人生活、华工、英国驻军、兵房、贸易、居民犯罪,以及地近赤道冲凉之法、南洋鸦片烟、鳄鱼伤人等情况多有记载。内容翔实,文笔通畅。对研究十世纪末新加坡开发史、 地理、经济、军事、风土民情等均有参考价值。有《灵鹣阁丛书》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
()
宋代诗论著作。又称《风月楼诗话》2卷。朱弁著。本书成于南宋绍兴十年(1140)。书前自序云:“予复以使事羁绊河,阅历星纪,追思曩游,风月之谈,十仅省四五,乃纂次为二卷,号《风月堂诗话》。”可知其时作者正被拘于金国,而所录则为昔日论诗之语。书中多记北宋诗坛旧事,于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陈师道及诸晁均有涉及,而尤重苏轼,以为“东坡文章,至黄州以后,人莫能及,唯黄鲁直诗时可以抗衡。晚年过海,则虽鲁直亦瞠若乎其后矣。”
()
五代或宋初诗论著作。1卷。徐衍著。书中分“君臣”、“物象”、“兴题”、“创意”、“琢磨”5“门”论诗,往往以类刺讽颂、事父事君解诗。认为诗歌创作“言虽容易,理必求险;句忌凡俗,意便质厚”,反对“情奢”、“怒张”的轻浮、浅露之作。此书最早著录于宋《秘书省四库阙书目》,题作“徐衍《风骚要试》一卷”。其他目录类书“试”均作“式”。唐释皎然、辞远均有《诗式》,又有阙名《骚雅式》,以此推之,“试”亦当作“式”。《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作“《风骚要式》一卷,徐衍述,亦未详何人。”
()
诗论。唐人齐己撰。一卷。己有《白莲集》已著录。此编分题论诗,其题为:六诗、诗有六义、诗有十体、诗有十势、诗有二十式、诗有四十门、诗有六断、诗有三格。题下有分论,且引诗一句为证。表现出唐人研究诗体、诗理之一种方法,虽则细致、规整、而终为仅重形式,无济于创作与鉴赏。全书分8部分讲示诗的做法,各以2句或4句诗为例,不加解释。“六诗”、“六义”等题,沿袭传统儒家诗论的说法;从所选用的空灵,谈远的例诗中,反映出了晚唐诗风的趋向。
()
元杂剧剧本。简名《龙虎风云会》或《风云会》。罗本(即罗贯中)撰。末本。本剧据《宋史·太祖本纪》、《赵普传》及民间传说编撰而成。叙后周世宗时,四方战乱不息,于是命马步亲军指挥使石守信招募智勇之士。守信部将王全斌荐赵匡胤,守信遣部将潘美前往征聘。匡胤和朋友赵普、郑恩、曹彬等在外闲行,遇卜者苗光裔。苗谓匡胤有帝王之相,其他诸人亦为一方诸侯。适潘美来聘、匡胤随之入朝。经守信保举,周世宗委任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有《古本戏曲丛刊》第四集影印脉望馆抄校《古今杂剧》本,又有《元曲选外编》排印本。
()
传奇。清李渔撰。二卷,三十出。渔有《笠翁传奇十种》已著录。此乃十种之一。约清初成书。为李渔之代表作,名噪一时。剧演书生韩世勋,父母早亡,依父友戚补臣,与其子友先同窗。戚生请韩生画风筝,韩画毕题诗于筝,戚生筝线断;落于詹宅,为貌美多才的淑娟拾得。淑娟和诗于上,韩见而欣喜,与之约会,貌丑的爱娟赴会,韩惊走。后韩中状元。爱娟以韩为戚,欲嫁之,竟与丑貌陋才之戚生成对;韩以爱娟为淑娟,不欲娶,反与倾城才女淑娟成双。此剧以关目奇巧,情节细密著称,曾译成日、拉丁等文字,至今尚演不衰。但情趣过于巧合,追求低级趣味,受明代阮大钺一派影响甚深。有清初《笠翁十种曲》刊本,康熙中世德堂刊刻《笠翁传奇十种》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