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峰明本

中峰明本(1263~1323),元代禅宗临济宗僧人。高峰原妙弟子。据祖顺《中峰和尚行录》、《佛祖历代通载》卷三六、《释氏稽古略续集》卷一等载,俗姓孙,号中峰,世称“中峰明本”、“天目中峰”。又号“幻住道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十五岁萌出家之志,读《法华》、《圆觉》、《金刚》诸经

()

中峰明本(1263~1323),元代禅宗临济宗僧人。高峰原妙弟子。据祖顺《中峰和尚行录》、《佛祖历代通载》卷三六、《释氏稽古略续集》卷一等载,俗姓孙,号中峰,世称“中峰明本”、“天目中峰”。又号“幻住道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十五岁萌出家之志,读《法华》、《圆觉》、《金刚》诸经,并奉持五戒。二十四岁,入天目山狮子院参谒高峰原妙,甚为相得。翌年(1287),依原妙出家。次年,受具足戒,得原妙心印。原妙示寂后,隐于湖州辨山幻住庵,其间云游四方,而僧俗追随者甚众。延祐五年(1318),应请还住天目山,僧俗纷纷慕名瞻礼求法,被誉为“江南古佛”。元仁宗诏令出山,遭拒绝,乃赐号“佛慈圆照广慧禅师”,并赐金襕袈裟等。著名弟子有千岩元长、天如惟则等。禅理上继承和发挥原妙“自然入无心三昧”思想,对当时那种“只尚言通,不求实悟”以及机锋、棒喝的风气进行批评。以“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为基本话头令人参究,并提出参禅要以透过“生死”为根本目的。其思想影响远及东邻,对日本足利时代的禅宗有相当的影响。其行履风范,大体与原妙相似。著述甚多,后人分别编为《天目中峰和尚广录》三十卷、《天目明本禅师杂录》三卷。

幻住庵清规 中峰明本

全一卷。元朝中峰明本撰。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一册。乃就丛林日用须知制定,自成天目一家之规矩,于延祐四年(1317)冬自序上梓。全编分十门,即:日资、月进、年规、世范、营办、家风、名分、践履、摄养、津送。附录之开甘露门,乃施饿鬼会之施食次第及法文、疏等。

()

三时系念仪范 中峰明本

全一卷。元朝中峰明本撰。全称中峰三时系念仪范。今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八册。为三时系念佛事之仪范。内容初为举咒、云集赞、登座偈、提纲、缘起等,次列三时佛事。第一时佛事诵大阿弥陀经上卷,第二时诵大阿弥陀经下卷,第三时诵观无量寿经,或三时皆诵弥陀经。各时皆依提纲、讲演、举念、忏悔、发愿、西方赞和念之顺序。第一时佛事与第二时之间,行斋佛仪式,第二时与第三时之间,修弥陀忏仪。书末附有劝人念佛与念佛正因说等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