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鸣凤

张鸣凤,字羽王,明代始安(今广西临桂)人,因世居漓山(今桂林象鼻山)西南麓云峰寺附近,故晚年自号“漓山人”。有子名揆,字端孟,万历壬午(1582年)举人。有孙名夷伯,隐居于高尚(今广西兴安县高尚镇),人罕识其姓名。<br>张鸣凤自幼年始,即聪慧过人,文才不乏,其友人吴明卿(吴国伦)于《桂林张司理羽王》一诗中曾

()

张鸣凤,字羽王,明代始安(今广西临桂)人,因世居漓山(今桂林象鼻山)西南麓云峰寺附近,故晚年自号“漓山人”。有子名揆,字端孟,万历壬午(1582年)举人。有孙名夷伯,隐居于高尚(今广西兴安县高尚镇),人罕识其姓名。


张鸣凤自幼年始,即聪慧过人,文才不乏,其友人吴明卿(吴国伦)于《桂林张司理羽王》一诗中曾有云:“羽王发西粤,弱冠称绣虎。负气一何奇,凌厉向千古。”与张鸣凤同时的金陵人周晖在著作《金陵琐事》卷四“读《汉书》”条下又有“谢与槐公(谢少南)督学广西,喜临桂童生张鸣凤文笔奇古,因进而训之曰:‘吾子不患不成名,患胸中无全书耳。’乃取两《汉书》亲为之句读,令五日进院一背,虽出巡亦携之行,与槐公转官,两《汉书》已完矣。”幼年打下的良好基础,使张鸣凤在学习生涯上颇为顺利。成年后,张鸣凤师从王宗沐先生学习漕运方面知识(《羽王先生集》卷一有《约诸同年漓山祠为王新甫先生发丧》)。王宗沐,字新甫,号敬所,追谥襄,浙江临海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累官至漕运总督,刑部左侍郎,著有《海运志》、《海运洋考》、《漕抚奏议》、《敬所文集》等。


嘉靖壬子(嘉靖三十一年1522年)年,张鸣凤举于乡试,自此走向仕宦之途。但其仕途却坎坷难行,屡经磨难,历尽艰辛,几遭贬谪,“我命不□,受辱不少。出自单门,屡遭群小。西迁巴蜀,南放江□。脱彼虎口,抗此鲸湾。怀璧是罪,窃鈇迩疑。”(《短歌行与仲羡作》)张鸣凤从政期间正值明代中后期,时权奸严嵩父子当权,吏治黑暗。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严嵩父子入主内阁,自此把擅朝政二十余年。“嵩既入内阁,窃弄威柄,内外百执事有所建白,俱先白嵩许诺,然后上闻。”嵩“子为侍郎,孙为锦衣中书,宾客满朝班,亲姻尽朱紫”,且又“募朝士为干儿义子,至三十余辈”,以致“天下藩臬诸司岁时问谴动以千计”。于时朝廷内外官员黜迁进退,都由严嵩一手决定,朝士百官都得党附严家,骨鲠正直之臣员,稍有逆其意,即被贬谪在外,或罹遭杀害,后七子中的王世贞、李攀龙、吴国伦等也因事前后遭贬外放。在此政治环境之下,与吴国伦、王世贞等素有交往的张鸣凤在官场上亦免不了饱受不平。其宦海的沉浮,友人沈明臣《张羽王书来兼寄所著浮萍集又因得其谪蜀信作》一诗的序言中有一概述“由雷州司理改黎平,由黎平谪六安判官,由六安转参浙帅,由浙帅檄修漕河书于淮,书成倅苏州,由苏州转京兆,未到官被劾下狱,乃今谪利州卫经历。”根据这一记述,张鸣凤在壬子中举后,不久任雷州(今广东雷州市)司理,后改黎平(今贵州黎平县),后由黎平贬谪六安(今安徽六安市)为判官(瑶石山人黎民表有《送羽王移六安》),后又迁应天(今南京,当时为明朝的南都)通判(此间娶周碧山十四岁女周洁为妾),后再转为京兆,但官未到就被弹劾下狱(在狱中有《狱中杂咏》,见《羽王先生集》卷一),后又谪判兴国(今湖北阳新,吴国伦有《故人张羽王自京兆谪判吾州八月适至相见悲喜殆不胜情赋此慰之》),后再谪利州卫(今四川广元市利州县。卫,明驻兵的地点,驻军人数比“所”多,后来只用于地名。欧大任有《送张羽王利州参军》),最后改为王府官(王官为贬官),遂携妾周洁弃官归桂林老家(沈明臣有《闻张羽王调为王官,乃投簪还桂林,为赋一绝》)。自此,居漓山之下以山水为乐,“避客著书”,依读书著述终其天年。“翱翔京洛间,耻与世儒伍。往往出新篇,郁郁芳兰吐。微官历坎坷,置踵无安土。每叹钟子期,无时可重睹”(吴国伦《桂林张司理羽王》),“十载七徙官,青杉转成敝。徒令五彩翰,零落偏荒裔”(王世贞《张京兆鸣凤》),张鸣凤一生的悲凉友人吴国伦与王世贞的诗中都分别有深触感发。

桂故 张鸣凤

广西地方志。明张凤鸣撰。八卷。凤鸣有《桂胜》已著录。张氏世居粤西,熟知山水,留心桂事,故于万历十三年(1585)纂成桂故、桂胜十二卷,其后八卷即为是编。约一万三千字。卷首有序。凡郡国、官名、先政、先献、游寓、杂志六门。郡国以史志考历代沿革,辨今之桂林非古之桂林。官记历代官制设置。先政载张九龄、李商隐、范成大等百余人传。先宪记曹邺、张茂良等十余人传。流寓附外方载黄庭坚、了真等十余人传。杂志记述与少数民族有关的人和事,其中《平蛮碑》、《平交趾记》等,有较高史料价值。记事多采金石文,词简有要,博而有据,结构严谨,取材繁简得当。《四库全书总目》称其在明代舆地记中,可与《武功志》、《朝阳志》鼎立而三也。有万历刻本,《四库全书》本,《古学汇刊》本。

()

桂胜 张鸣凤

名胜志。明张凤鸣撰。四卷。凤鸣字羽王,漓山(今广西桂林)人。嘉靖举人,官桂林府通判。张氏世居广西,熟知山水,留心桂事,故于万历十三年(1585)纂成《桂胜》、《桂故》书十二卷,刻其前四卷即为是编。约十一万字。卷首有序。正文以独秀山、离山、雉山、南溪山、漓水、阳江等二十七山水为条目。每条首叙概貌,次引《风土记》、《桂海虞衡志》诸书有关记载,以历代诗文、碑刻等殿后,又逐条加以评论考证,订正旧说讹误处颇多。内容宏富,约而有要。后世董斯张《吴兴备志》、朱彝尊《日下旧闻》全仿其体例。是古地理专志最为典雅著作之一。《四库全书总目》称是志在明代舆记之中,于海康《武功志》、韩邦靖《朝阳志》,可以鼎立而三也。有《四库全书》本,光绪三十三年本,《古学汇刊》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