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于庭

杨于庭,字道行,全椒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神宗万历二十三年前后在世。万历八年(公元一五八0年)进士。官至兵部职方司郎中,值宁夏及倭寇之乱,多所赞画。及事平,竟中察典,与虞淳熙同罢归。于庭诗多怨激之音,有《道行集》十七卷,及《春秋质疑》,《四库总目》传于世。

()

杨于庭,字道行,全椒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神宗万历二十三年前后在世。万历八年(公元一五八0年)进士。官至兵部职方司郎中,值宁夏及倭寇之乱,多所赞画。及事平,竟中察典,与虞淳熙同罢归。于庭诗多怨激之音,有《道行集》十七卷,及《春秋质疑》,《四库总目》传于世。

春秋质疑 杨于庭

十二卷。杨于庭(生卒不详)撰。杨于庭字道行,全椒(今属安徽省)人,明代经学家,诗人。万历进士,官至兵部职方郎中。除此书外,有《杨道行集》。此书主要针对胡安国《春秋传》而作。丘应和《序》称,杨氏于六籍靡所不窥,读《春秋》,间不满胡氏说,辄置疑焉,汇而成帙,以质四方。杨氏认为,胡安国《春秋传》于《春秋》大义,合者十之七,不合者十之三;其采用或驳斥《左传》、《公羊》、《穀梁》,也有不当之处。《胡传》之失,主要有于议论务异而责人近苛。杨氏指出,《胡传》有剿《公》、《穀》而失之者,以王子虎为叔服、公孙会自出奔之类是也;亦有自为之说而失之者,卒诸侯别于内而以为不与其为诸侯,滕自降称而朝桓得贬之类是也。此书之驳《胡传》穿凿附会之论多深切其弊。如卷一《春王正月》(上中下)驳胡氏夏时冠周月;隐元年驳胡氏以不书公即位为未请命于王等等,皆有根据。此书虽以驳《胡传》为主,但自发议论者不少,如卷二桓公三年公子翚如齐逆女但云:隐世翚再帅师,不曰公子,此曰公子翚者何也翚为桓弑隐,故《春秋》以此为桓公之公子翚耳。又此书攻驳胡氏穿凿,然杨氏之论其穿凿处更不下胡传,所述《春秋》之义,亦皆臆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