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元淮

谢元淮(1784—1867),字钧绪,号默卿,湖北松滋人。清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调任太湖东山巡检,协办海运,后奉派到两淮主持盐务,于1823年首创“票盐”制。1826年升任无锡知县,旋奉调海洲分公司总办盐务,每年为国库增加税银数百万两。1836年补任淮南监掣同知,1852年因实施“票盐”制遭官吏反对而

()

谢元淮(1784—1867),字钧绪,号默卿,湖北松滋人。清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调任太湖东山巡检,协办海运,后奉派到两淮主持盐务,于1823年首创“票盐”制。1826年升任无锡知县,旋奉调海洲分公司总办盐务,每年为国库增加税银数百万两。1836年补任淮南监掣同知,1852年因实施“票盐”制遭官吏反对而被革职,次年冬被任命为广西桂平、梧、郁盐法道。殁于同治年间。他在江淮五十年,疏浚运河及吴淞口、秦淮河,赈济江都灾民,清丈江阴沙洲,鸦片战争期间奉命防守上海,口碑甚佳。


谢元淮工诗,其《养默山房诗稿》描述了下层官吏奋斗到中级官吏的行藏和心理感受。另外,谢元淮分别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和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两次编纂《碎金词谱》,第一次是将清乾隆年间所编的《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所收录的词乐谱辑录出来,共录一百七十余首;第二次是仿照《九宫大成》以词配曲的例子,选词八百余首,请江苏乐工陆启镗等谱上工尺,回复词可歌的特性。除诗、词外,谢元淮还有《养默山房散套》《养默山房诗韵》《碎金词韵》《诗韵审音》《云台新志》《钞贯说》等著作,于政绩、文学,都是一位值得关注的清代文人。

填词浅说 谢元淮

清谢元淮著。是书兼论词曲,而以词为主;论词又以词之声律为主。前人谓词别是一家,而谢元淮亦力主守定词场疆界。他说:词之为体,上不可入诗,下不可入曲。要于诗与曲之间,自成一境。守定词场疆界,方称本色当行。至其宫调、格律、平仄、阴阳,尤当逐一讲求,以期完美。作者还主张守律而不拘于律。鉴于时人填词不顾词律,作者着重论述了词的声律问题。他认为填词家应当遵用沈去矜词韵,不必旁及曲韵。填词除注重使用专为歌词而设的十七宫调外,还要严守四声,区分阴阳。盖平声尚含蓄,上声促而未舒,去声往而不反,入声逼侧而调难自转。倘用乖其法,则不易歌唱。因词曲既播管弦,必高下抑扬,参差相错,引如贯珠,而后可入律吕。这样,便可做到字字精切,声声轻圆,声文并茂。但作者又反对拘泥死法,主张词禁诸条,亦须活着。因为四声平仄呼吸阴阳,均有自然之妙。大略阴平宜搭上声、阳平宜搭去声,不必拘泥死法,此论极是。此外,作者还论述了南北声音之不同。他说:以辞而论,南多艳婉.北杂羌戎。以声而论,南主清丽柔远,北主劲激沉雄。各具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