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法海

释法海 (生卒年不详),唐代禅僧。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六祖慧能弟子。曾集录慧能于韶州大梵寺说法内容,编成《坛经》一书,作为禅宗之宗经,流传后世。

()

释法海 (生卒年不详),唐代禅僧。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六祖慧能弟子。曾集录慧能于韶州大梵寺说法内容,编成《坛经》一书,作为禅宗之宗经,流传后世。

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 释法海

敦煌本《坛经》的全称。简称《坛经》、《六祖坛经》、《法海本坛经》。佛教典籍。唐慧能述,弟子法海集记。一卷。此经是现存最古的《坛经》写本,是禅宗南宗的基本理论典籍。约成书于公元780年左右,主要记录六祖慧能的事迹和语录。体现了慧能要求习禅者体认佛性的自身清净,以树立佛教的宗教世界观的思想特征。历代《坛经》传本甚多,敦煌本以往未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日本《大正藏》据S.5475录文收入第四十八卷。并有铃木大拙《敦煌出六祖坛经》、宇井百寿《坛经考·附录》、柳田圣山《六祖坛经诸本集成》、郭朋《坛经对勘》、杨曾文《敦煌新本六祖坛经》等多种录校本问世。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释法海

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唐代释法海(生卒年不详)撰。法海是六祖即慧能(或写作惠能)弟子,在慧能圆寂后将其言论汇编成一书——《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此书亦简称为《六祖法宝坛经》,或称《坛经》。它是中国佛教著作中唯一称为经的作品。该书详载了六祖慧能一生事迹及其语录。慧能(638—713),俗姓卢,南海新州(今广东新兴)人,幼年丧父,家贫以砍柴为生。因在林中砍柴间听人诵《金刚般若经》有所启发,萌生求学之念。后往黄梅冯墓山谒见弘忍,拜师求佛而依佛门,受业于弘忍,专修禅宗义理。慧能学法善于思考,勤于用功,悟性超常,见解多出。针对上座弟子神秀所作身是菩提树,心如明境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一偈,有感而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偈,受到弘忍赞许,并秘授他法衣。慧能南归后,隐居了十五年,后到曹溪宝林寺弘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悟法门,被尊称为禅宗六祖。有称曹溪大师。圆寂后,唐宪宗曾追赠谥号为大鉴禅师。其著名弟子有神会、怀让,行思等四十余人。《六祖法宝坛经》成为南禅宗的宗经,是研究慧能创立禅宗南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