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会

神会(686—760),唐代禅僧。六祖慧能弟子,荷泽宗的创立者。据慧空《荷泽大师神会塔铭》、宗密《圆觉经大疏钞》卷三、《宋高僧传》卷八等载,俗姓高。襄阳(今属湖北)人。初学“五经”,次探《老》、《庄》,后览《后汉书》,知有佛教之说,乃倾心于佛法。先投本府国昌寺,从颢元法师出家。曾师事神秀

()

神会(686—760),唐代禅僧。六祖慧能弟子,荷泽宗的创立者。据慧空《荷泽大师神会塔铭》、宗密《圆觉经大疏钞》卷三、《宋高僧传》卷八等载,俗姓高。襄阳(今属湖北)人。初学“五经”,次探《老》、《庄》,后览《后汉书》,知有佛教之说,乃倾心于佛法。先投本府国昌寺,从颢元法师出家。曾师事神秀三年。因神秀为武则天敕诏入宫,便转往岭南。大足元年(701),抵曹溪,受学于慧能,为慧能晚年得意弟子。慧能卒后,继住曹溪数年。开元八年(720),敕配住南阳龙兴寺。此时,声望日高,时人称之为“南阳和上”。开元二十二年,为在北方宣传慧能顿悟宗旨,于滑台(今河南滑县)大云寺开无遮大会,与山东崇远法师展开辩论,正式向神秀、普寂的北宗禅发起攻击。此后,以南阳为中心,继续抨击北宗,弘扬南宗。天宝四年(745),应兵部侍郎宋鼎之请,入东都洛阳,住于荷泽寺,故后人称之为“荷泽神会”、“荷泽禅师”。因其活动受北宗信徒的严厉反击,被赶出京城,于两年内被迫四迁住所。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受朝廷之请,返回洛阳,主持开坛度僧事项,受取“香水钱”以供官军。乱平后,因功被肃宗诏入内道场供养。后复住荷泽寺。卒谥“真宗大师”之号。弟子有无名、法如等。禅学核心为建立在佛性论基础上的“顿悟”说,主张“单刀直入,直了见性,不言阶渐”,若“一念相应”,便可顿悟成佛。极力排斥《楞伽经》,强调依持《金刚经》,重视般若之智的运用。著作有《菩提达摩南宗定是非论》、《南阳和尚顿教解脱禅门直了性坛语》、《南阳和尚问答杂征义》、《显宗论》等。


五灯会元记载:西京荷泽神会禅师者,襄阳人也。姓高氏。年十四为沙弥,谒六祖。祖曰:「知识远来大艰辛,将本来否?若有本则合,识主试说看。」师曰:「以无住为本,见即是主。」祖曰:「这沙弥争合取次语。」便打。师于杖下思惟,曰:「大善知识,历劫难逢。今既得遇,岂惜身命。」自此给侍。他日,祖告众曰:「吾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诸人还识否?」师乃出曰:「是诸法之本源,乃神会之佛性。」祖曰:「向汝道无名无字,汝便唤作本源佛性?」师礼拜而退。祖曰:「此子向后,设有把茆盖头,也只成得个知解宗徒。」﹝法眼云:「古人授记人终不错。如今立知解为宗,即荷泽也。」﹞师寻往西京受戒。唐景龙年中,却归曹溪,阅大藏经于内,六处有疑,问于六祖。第一问「戒定慧」曰:「所用戒何物?定从何处修?慧因何处起?所见不通流。」祖曰:「定即定其心,将戒戒其行,性中常慧照,自见自知深。」第二问:「本无今有有何物?本有今无无何物?诵经不见有无义,真似骑驴更觅驴。」祖曰:「前念恶业本无,后念善生今有。念念常行善行,后代人天不久。汝今正听吾言,吾即本无今有。」第三问:「将生灭即灭,将灭灭却生。不了生灭义,所见似聋盲。」祖曰:「将生灭却灭,令人不执性。将灭灭却生,令人心离境。未即离二边,自除生灭病。」第四问:「先顿而后渐,先渐而后顿。不悟顿渐人,心里常迷闷。」祖曰:「听法顿中渐,悟法渐中顿。修行顿中渐,证果渐中顿。顿渐是常因,悟中不迷闷。」第五问:「先定后慧,先慧后定。定慧后初,何生为正?」祖曰:「常生清净心,定中而有慧。于境上无心,慧中而有定。定慧等无先,双修自心正。」第六问:「先佛而后法,先法而后佛?佛法本根源,起从何处出?」祖曰:「说即先佛而后法,听即先法而后佛。若论佛法本根源,一切众生心里出。」祖灭后二十年间,曹溪顿旨沉废于荆吴嵩岳,渐门盛行于秦洛。师入京。天宝四年方定两宗。﹝南能顿宗,北秀渐教。﹞乃著显宗记,盛行于世。一日乡信至,报二亲亡。师入堂白槌曰:「父母俱丧,请大众念摩诃般若。」众才集,师便打槌曰:「劳烦大众。」师于上元元年奄然而化,塔于龙门。

神会禅话录 神会

荷泽宗的基本理论,具见于神会所著的《显宗记》和《传灯录》卷二十八所保存的《荷泽神会语录》,以及敦煌出土的《大乘开心显性顿悟真宗论》。《显宗记》的思想内容,大体和《法宝坛经》的定慧第四品相同

()

荷泽神会禅师语录 神会

问:本有今无偈,其义云何?答曰:据涅槃经义,本有者,本有佛性(胡适本有今无者三字,可从。),今无佛性。问:即言本有佛性,何故复言今无佛性?答:今言无佛性者,为被烦恼盖覆不见,所以言无。本无今有者,本无者,本无烦恼,今有者,今日具有烦恼,纵使恒沙大劫烦恼,亦是今存。故言三世有法,无有是处者,所谓佛性不继于三世。

()

菩提达摩南宗定是非论 神会

《菩提达摩南宗定是非论》一卷。写本有:P.3047、3488、2045。胡适把第一写本校订编入《神会和尚遗集》卷二,作为《神会语录第二残卷》;第二写本编入该书卷三,作为《第三残卷》。第三写本由铃木大拙发现,内容包括第二写本的全部,又有此论最后部分及造论者的骈文论赞和韵文颂赞,最后有‘菩提达摩南宗定是非论一卷’一行。胡适将三本重加校订,分为上下两卷,1958年发表于台湾《历史语言研究所》第二十九本《庆祝赵元任先生六十五岁论文集》,后收入新版《神会和尚遗集》附录之中。此论由神会弟子独孤沛集录,记载神会在开元二十年(732)于滑台大云寺批判北宗,与北宗僧人崇远(山东远)辩论情形。论前有独孤沛加的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