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鷟

梅鷟[zhuó],生卒年不详,明旌德(今安徽省旌德县)人。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举人,官南京国子监助教、盐课司提举。曾根据宋代吴棫、朱熹和宋元间吴澄对《尚书》的阐释,著《尚书考异》和《尚书谱》各五卷,对孔壁古文和伪《古文尚书》表示怀疑,以为是孔安国和皇甫谧伪作,人称精审。另有《古易

()

梅鷟[zhuó],生卒年不详,明旌德(今安徽省旌德县)人。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举人,官南京国子监助教、盐课司提举。曾根据宋代吴棫、朱熹和宋元间吴澄对《尚书》的阐释,著《尚书考异》和《尚书谱》各五卷,对孔壁古文和伪《古文尚书》表示怀疑,以为是孔安国和皇甫谧伪作,人称精审。另有《古易考原》三卷。所著书均传于世。

尚书考异 梅鷟

五卷。明梅鷟撰。《尚书》有今、古文之分,由汉儒伏生所传《尚书》二十九篇,系用当时通行文字(隶书)书写而成,因称今文《尚书》。汉武帝末年,鲁恭王坏孔子宅,自壁中得《尚书》四十五篇,系用古文字书写而成,因称古文《尚书》。西晋永嘉之乱(311年)后,今、古文《尚书》相继失传。东晋初年,豫章内史梅赜(一说当作梅颐)献孔安国《孔传古文尚书》于朝,其书分四十六卷,五十八篇。其中三十三篇,内容同于今文《尚书》,另多出二十五篇,多出部分,后人亦称之为晚书。《孔传古文尚书》出现不久,便立于学官,自东晋至隋、唐,学者均坚信此即孔壁古文《尚书》,于孔安国传亦坚信不疑,最初怀疑晚书系伪作者,为宋人吴棫(见《书稗传》)其后朱熹赞成吴说(见《朱子全书》、《朱子语类》)。其持论依据,主要为今、古文词句深浅难易不同。梅鷟此书以前人研究为基础,确认晚书二十五篇系由晋人皇甫谧伪作。梅氏自汉人所记载古文《尚书》传授情况入手,从晚书篇数、文体、来源、所载史实等诸多方面,对晚书和《孔传》进行分析与辨证,指出破绽颇多,其所指摘,皆有依据,言之凿凿、切中要害。此书影响深远,为后人《尚书》辩伪辟一蹊径,其功至伟,实不可没。此书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