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欢

马欢,生卒年月不详,明航海家。字宗道,别字汝钦, 自号会稽山樵,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以回教徒身分随郑和使团三次奉使西洋诸国。第一次在永乐十一年(1413年),参加郑和使团的第四次航行。第二次在永乐十九年,参加郑和使团的第六次航行。第三次在宣德六年(1431年)参加郑和使团的第七次航

()

马欢,生卒年月不详,明航海家。字宗道,别字汝钦, 自号会稽山樵,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以回教徒身分随郑和使团三次奉使西洋诸国。第一次在永乐十一年(1413年),参加郑和使团的第四次航行。第二次在永乐十九年,参加郑和使团的第六次航行。第三次在宣德六年(1431年)参加郑和使团的第七次航行。历次均任通事。史称他“才干优裕”,“三入海洋,遍历番国,金帛宝货略不私己,而独编次《瀛涯胜览》一帙而归。”该书多记郑和出使事,于所经国家之沿革、疆界、城郭、制度、风俗、出产等,莫不详悉,与当时的史传颇有出入。


马欢精通波斯语、阿拉伯语,在郑和使团中,作为通事、教谕,一身兼两职,既为外事翻译,又负责传播中华文化。由于他“善通番语”被选入郑和船队,曾随郑和于1413年、1421年、1431年三次下西洋,亲身访问占城、爪哇、旧港、暹罗、古里、忽鲁谟斯、满剌加、亚鲁国、苏门答剌、锡兰、小葛兰、柯枝、古里、祖法儿等国, 并到麦加朝圣。


马欢随郑和多次下西洋,先后访问过亚非20多个国家和地区。回国之后,马欢以亲历目睹,“采摭诸国人物之妍媸,壤俗之同异,与夫土产之别,疆域之制,编次成帙,名曰《瀛涯胜览》。书名中之“瀛”者,是大海也;“涯”者,指天涯海角,是水边的意思;“胜”者,是指风景胜地;“览”者,为观光游览。顾名思义,就是海外游记。马欢以此题名,意在让更多世人了解下西洋之盛事,描述世人鲜知的海外世界。现存郑和下西洋的基本文献有:费信《星槎胜览》、巩珍《西洋番国志》和马欢《瀛涯胜览》三部。其中,马欢《瀛涯胜览》一书,更显弥足珍贵。此书久已蜚声中外,有英文、日文译本。《瀛涯胜览》是古代中外交往史上影响最大的史籍之一,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

瀛涯胜览 马欢

中国古代外国地理游记。马欢撰。明永乐十四年(1416)成书。除旧刻本外,还有近人冯承钧的校注本,193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1955年中华书局重印。马欢,字宗道,浙江会稽(今绍兴)人,信伊斯兰教,通阿拉伯文。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奉旨于1405—1433年七下西洋(指今印度洋),马欢3次随行,任通事(翻译),沿途记录了亲身见闻。曾参加郑和第四、六、七次远洋航行,任翻译。是书系作者随同郑和第四次航行归来后所作。记述所历经二十国之疆域、道里、风俗、物产及沿革等。因系目睹亲闻,且通外国语文,所记珍贵可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