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德

安德烈·纪德(法语:André Gide,1869年11月22日-1951年2月19日),法国作家及评论家。194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br>生于巴黎,父亲是大学教授,母亲是一个诺尔曼大资产家庭的继承人。叔父是政治经济学家夏尔·纪德。1891年他匿名出版了第一部散文作品《安德烈·瓦尔特的记事簿》。《人间食粮》(

()

安德烈·纪德(法语:André Gide,1869年11月22日-1951年2月19日),法国作家及评论家。194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生于巴黎,父亲是大学教授,母亲是一个诺尔曼大资产家庭的继承人。叔父是政治经济学家夏尔·纪德。1891年他匿名出版了第一部散文作品《安德烈·瓦尔特的记事簿》。《人间食粮》(1897)是纪德1893年和1894年两次去北非期间写成的散文诗。1897年这本书问世时并没有引起的多少注意,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再版时却受到了人们的高度赞扬。1908年他和其他几位当代作家一起创办文学杂志《法国小说评论》。


20世纪初期纪德写了三部叙事故事,他自己把它们归类为记叙作品:《蔑视道德的人》(1902),(它是《人间食粮》一书主题的进一步发挥);《窄门》(1909)和《伊莎贝拉》(1911)。《窄门》反映出纪德所受的清教徒家庭的严肃教育。书中的男女主人公由于宗教上的顾虑而未能使自己享受到爱情的幸福。《梵蒂冈的地窖》(1914)是一部讽刺性的故事,也是纪德战前的最后一部作品。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年月里,纪德对自己的创作进行了越来越多的反省。他对宗教信仰的真诚及正确性提出疑问,最后宣布自己为不可知论者。并且力图用自己难以抑制的同性恋中所出现的问题来证明这一点。这一时期的著名作品有《田园交响曲》(1919),为同性恋进行公开辩护的《科里登》(1924)和《伪币制造者》(1926)。纪德认为《伪币制造者》是他唯一的一部真正的小说(比他以前的故事规模宏大得多)。《如果它死了的话》(1926)是一部描写作者早期生活的自传性作品。在作品中他力求解决自己道德和宗教上的一些矛盾冲突。1926年下半年纪德访问了法属赤道非洲地区,这次旅行扩展了他的视野,使他把注意力转向了外部世界的社会问题。归来之后发表《刚果之行》(1927)和《从乍得归来》(1928)。这两部作品都抨击了法国的殖民主义统治及其对非洲土著居民的剥削。他最为杰出的作品是他的《日记》(1939—1950)。日记之中记载了纪德一直到80岁时的思想、人生态度和创作经验,为人们了解这位20世纪伟大的文学思想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