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震亨

胡震亨(1569—1645),原字君鬯,后改字孝辕,自号赤城山人,晚号遁叟,海盐武原镇人。先世业儒,藏书万卷。震亨才识通达敏捷,怀济世之志。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中举,后为合肥知县。在任5年,大兴水利,改革官粮运输,颇多善政。吏治之余,留意于兵书,曾与刘铤研讨兵事,刘铤心服其才。崇祯末

()

胡震亨(1569—1645),原字君鬯,后改字孝辕,自号赤城山人,晚号遁叟,海盐武原镇人。先世业儒,藏书万卷。震亨才识通达敏捷,怀济世之志。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中举,后为合肥知县。在任5年,大兴水利,改革官粮运输,颇多善政。吏治之余,留意于兵书,曾与刘铤研讨兵事,刘铤心服其才。崇祯末年,历任定州知州、兵部职方司员外郎。乞归居家。一生嗜书如命,日夕不倦研读,凡秘册僻本、旧典佚事、错差模糊不可卒读者,亦均研读补正,时人称之为博物君子。著作有《海盐县图经》16卷(合纂)、《读书杂记》2卷、《唐音统签》1033卷、《闰余》64卷以及《唐诗丛谈》、《续文选》、《靖康咨鉴录》等。时海虞毛氏汲古阁所刻诸书,大多为震亨所编定。其中震亨倾毕生精力编撰而成的巨卷《唐音统签》,奠定了其在明代研究唐诗学者中的巨擘地位。该书以天干为纪,共分10签,甲至壬签辑录唐诗,间加评论;癸签33卷则是其研究唐诗心得的结晶,体大思精,内容广博。为清修《全唐诗》蓝本,书稿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近人张元济称震亨为海盐第一读书种子。

唐音癸签 胡震亨

明胡震亨著。为其所编《唐音统签》中一集。全书十集,以十干为纪,共一○二七卷,此为第十集,故称癸。前九集皆录唐诗,为《全唐诗》主要依据;此集共三十三卷,专收论唐诗、唐乐。为作者研究唐诗心得的结晶。凡唐诗、唐乐的源委和变革,体制的形成,风格的高下,诗人音乐家的的短长,术语的考释,等等,大略具备。其论诗之要旨在于诗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儒家传统的诗教之美学观点。坚持声音之道与政通的主张,认为诗歌与社会政治、习俗、士风有密切关系。辄借古讽今,抨击世风陋习,指出晚唐人集,……名场中钻营恶态,忮懻俗,一一无不写尽。评论诗作,首先注重人品,对于交结重臣的诗僧评道:品格斯非,诗教何取?而对唐代忠义之士则说:此等吟人,未论工拙,要为无负昭陵。对于王世贞《艺苑卮言》和胡应麟《诗薮》的诗歌主张,颇为敬佩,但不盲从,自出己见。认为凡诗,一人有一人本色,应加区别,读白诗,与读杜诗,自各一法,还强调作诗要根据实际生活,提出反问:人足迹不出门,能悉门外许许,尽拈为锦囊用乎?反映其尊从孟子的知人论世的美学观。其论乐,强调雅乐,认为自南北朝以后,雅俗不分,唐开元以后,昧禁之音,益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