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渭

胡渭(1633-1714),清经学家、地理学家。初名渭生,字朏明,一字东樵。浙江德清人。生于明崇祯六年,卒于清康熙五十三年。县增生。曾与阎若璩、顾祖禹、黄仪等应徐乾学之聘,纂修《大清一统志》。平生潜心经义,尤精舆地学。治《尚书·禹贡》,发现西汉孔安国、唐孔颖达及南宋蔡沉于地理多疏舛,乃博稽

()

胡渭(1633-1714),清经学家、地理学家。初名渭生,字朏明,一字东樵。浙江德清人。生于明崇祯六年,卒于清康熙五十三年。县增生。曾与阎若璩、顾祖禹、黄仪等应徐乾学之聘,纂修《大清一统志》。平生潜心经义,尤精舆地学。治《尚书·禹贡》,发现西汉孔安国、唐孔颖达及南宋蔡沉于地理多疏舛,乃博稽典籍及历代经解,考其异同,详加折衷,成《禹贡锥指》二十卷,附图四十七篇。于山川形势、郡国分合、道里远近夷险、河道浃溢改流及其沿革变迁,阐释颇明,被学者称为宋以来治《禹贡》之冠。又认为《易》六十四卦、二体、六爻之画,即图也,乃著《易图明辨》十卷,专辨《河图》、《洛书》之非;认爲宋儒的“图”、“书”之说,“乃修炼、术数二家旁分《易》学之支流,非作《易》之根柢”(《清史稿》卷四八一)。揭示了宋儒与道教的关係。又著《洪范正论》五卷,力斥汉儒的“五行灾异”之说。其学不尚广博,专精于一,于清代学术求实之风贡献颇多。后人称其“经术湛深,学有根柢,故所论一轨于正。汉儒傅会之谈,宋儒变乱之论,扫而除焉”(同上)。另著有《大学翼真》等。

洪范正论 胡渭

五卷。清胡渭撰。《洪范》系《尚书》重要篇目之一,主要内容详见《洪范口义》条。自汉以来,研治《洪范》者多有其人。渭研治《洪范》,以《洪范》为体,《禹贡》为用,互相推阐,以发明奉若天道之理。此书总结前人之说,指出其病有三:汉人专取灾祥、推衍五行、穿凿附会、事同谶纬、其病一;宋儒说解洛书,创为黑白之点、方圆之体、九十之位,变书而为图,以至九数、十数、纷纭更定,其病二;《洪范》原无错简,王柏、胡一中等任意改窜,其病三。渭学识渊博,经术深湛,其所指摘,恰中要害。此书现存清乾隆四年(1739)胡绍芬刻本,藏北京图书馆。

()

大学翼真 胡渭

《大学》研究著作。清胡渭撰,七卷。渭初名渭生,字朏明,一字东樵,浙江德清县人,其潜心经义,学有根底,有《禹贡锥指》。此书卷一分四目:①《大学音义》;②《先王学校之制》;③《子弟入学之年》;④《乡学之教》。卷二分三目:①《小学之教》;②《大学之教》;③《学校选举之法》。卷三分三目:①《大学经传撰人》;②《古本大学》;③《改本大学》。所论引证精核,考定详明,非空泛游谈之论可比。卷四以下为胡渭所考定的《大学》本,其论主朱熹,力辟王(阳明)学改本之谬。以经为一章,传为八章,诚意章以下与其他各种版本相同。认为《大学》古本不分经传,朱子始别首章为经,余皆为传,确不可易,故书名为翼真。本书力辟王阳明改本之误,指出其说法多为似是而非之论。

()

禹贡锥指 胡渭

中国古代历史地理著作。清胡渭撰,题二十卷。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成书。此书在前人注释《禹贡》的基础上,旁征博引。主要对《禹贡》的逐句加注,《禹贡》原文字分句顶格,作者博考载籍,凡郡县分合异同,山川形势,道里远近平险,讨论详明。尤其对历代黄河徙流变迁,详加论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