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栋

惠栋(1697年11月18日~1758年6月27日),清经学家,吴派经学的奠基人。字定宇,号松崖,江苏吴县人。传祖周惕、父士奇之学。自幼笃志向学,家多藏书,日夜讲诵。于经史诸子稗官野乘及七经毖纬之学,无不津逮。乾隆十五年(1750),诏举经明行修之士,陕甘总督尹继善、两江总督黄廷桂交章论荐,有《博通经史,学

()

惠栋(1697年11月18日~1758年6月27日),清经学家,吴派经学的奠基人。字定宇,号松崖,江苏吴县人。传祖周惕、父士奇之学。自幼笃志向学,家多藏书,日夜讲诵。于经史诸子稗官野乘及七经毖纬之学,无不津逮。乾隆十五年(1750),诏举经明行修之士,陕甘总督尹继善、两江总督黄廷桂交章论荐,有《博通经史,学有渊源》之语。


他于诸经熟洽贯通,谓诂训古字古音,非经师不能辨。作《九经古义》二十二卷。尤其精深于《易》,其撰《易汉学》,乃追考汉儒《易学》,掇拾绪论,使学者得窥其门径。凡《孟喜易》二卷、《虞翻易》一卷、《京房易》二卷,于宝附焉。又有《郑康成易》一卷,《荀爽易》一卷,其后一卷,是惠栋发明汉易之理,以辨正河图洛书先天太极之学。其撰《易例》二卷,乃熔铸旧说,以发明《易》之本例,随手题识,笔之于册,以储作论之材。其撰《周易述》二十三卷,以荀爽、虞翻为主,而参以郑玄、宋咸、干宝之说,约其旨为注,演其说为疏。此书将近完成惠栋病故。虽为未完之书,然汉学之绝者千五百年,至此而灿然复章。《古文尚书考》二卷,辨郑康成所传之二十四篇为孔子住宅壁中发现真古文,东晋晚出的二十五篇为伪。又撰《后汉书补注》二十四卷、王士祯《精华录训纂》二十四卷、《九曜斋笔记》、《松崖笔记》、《松崖文钞》及《诸史荟最》、《竹南漫录》诸书。钱大听说:“惠氏世守古学,而栋所得尤精;拟诸前儒,当在何休、服虔之间,马融、赵岐辈不及也。”


惠栋,清吴派经学奠基人。字定宇,一字松崖; “红豆先生” 惠士奇之子,学者称小红豆先生。定宇自幼笃志向学,自经史、诸子、百家、杂说及释道二藏,靡不究心。年50以后,专心经术,尤精于《易》。谓《易》自王弼以后,汉经师之义荡然无复有存者,乃撰《周易述》、《易汉学》,专宗虞翻,兼采荀爽、郑玄诸家之义,针砭俗说。论者谓汉学之绝者千有五百余年,至是而粲然复明。著《古文尚书考》,《自序》谓孔安国古文五十八篇,汉世未尝亡。今世所谓古文者,乃梅赜之书,非壁中之文。赜采摭传记,作为古文以欺后世,后世儒者靡然信从,于是东晋之古文出而西汉之古文亡。又著《左传补注》,其《自序》云: “今刺取经传,附以先世 遗闻,宗韦 (昭) 郑 (玄) 之遗,前修不掩; 效乐 (逊) 刘 (炫) 之意,有失必规。而于古今文之同异,辨之尤悉。” 撰述宏富,其重要著作尚有《九经古义》、《明堂大道录》、《后汉书补注》、《周易本义辨证》、《山海经训纂》、《九曜斋笔记》、《松厓笔记》、《松厓文钞》等。其弟子甚多,知名者有: 余萧客、江声、王鸣盛、钱大昕、戴震、王昶等。栋继承世代家学并加以发扬,于清代汉学影响甚大。钱大昕为惠栋作传,备加推崇。说: “宋元以来,说经之书,盈屋充栋。高者蔑弃古训,自夸心得; 下者剿袭人言,以为己有。儒林之名,徒为空疏藏拙之地。独惠氏守古学,而先生所得尤深,拟诸汉儒,当在何邵公(休)、服子慎 (虔) 之间,马融、赵岐辈不能及也。”

左传补注 惠栋

六卷。清惠栋撰。此书是惠栋《九经古义》之一。惠栋认为杜预《春秋左传集解》颇多违误,因刺取经传,附以先世遗闻,广为补注六卷。用以博异说,祛俗议。宗韦、郑之遗,前修不掩;效乐、刘之意,有失必规,其中于古今文之同异者尤悉焉。(《自序》)此书所搜集之先秦两汉古训极为宏富,除春秋经传之外,诸子有《荀子》、《墨子》、《韩非子》、《孙子》、《吴子》、《尉缭子》、《潜夫论》、《论衡》等十几种,史书有《史记》、两《汉书》、《三国志》、《世本》等,此外还搜集有《水经注》、京相旸《春秋土地名》、《说文》、《尔雅》、《玉篇》、《经典释文》、《隶释》、金石资料等专门性着作,偶尔亦引用宋儒之说。其考证相当精核,如隐五年《传》则公不射,引《周礼·射人》祭祀则赞射牲,《司弓》矢倛射牲之弓矢,及《国语》倚相之言,证旁引射蛟之误;僖公五年《传》虞不腊矣,引《太平御览》旧注及《风俗道》、《月令》章句,证腊不始于秦。僖公二十二年《传》大司马固谏曰,引《晋语》公子过宋,与司马公孙固相善,证固为人名;文公十八年《传》在《九刑》不忘,引《周书·尝麦解》证为刑书九篇;宣公二年《传》以视于朝,引

()

九经古义 惠栋

十六卷。清惠栋(详见《新本郑氏周易》)撰。此书所解,包括《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穀梁传》、《论语》十经。其中《左传》六卷后更名《左传补注》刊版别行,只存其九。所谓古义,是指汉儒专门训诂之学得以考见于当时者。栋作此书,搜采旧文,相互参证,原原本本,可称精核,其价值在王应麟《诗考》、郑玄《周易注》之上。但因栋爱博嗜奇,不能割爱,有个别地方显得牵强附会,或者征引旁文、无关训诂,为例不纯。现存有手稿本、乾隆潮阳县署刻本,乾隆刻贷园丛书本、清刻本、清蒋光弼刻省吾堂四种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