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绾

黄绾(1477—1551),字宗贤,一作叔贤,号石龙,又号久庵,黄岩县洞黄(今温岭市岙环镇照谷村)人。以祖荫入官,任后军都事,历任南京都察院经历、南京工部员外郎、大理寺詹事、侍读学士,翰林院学士、南京礼部尚书等职。学术上初学于谢铎,以程、朱之学为宗,后与湛若水“一会面定交,共明圣学”。与

()

黄绾(1477—1551),字宗贤,一作叔贤,号石龙,又号久庵,黄岩县洞黄(今温岭市岙环镇照谷村)人。以祖荫入官,任后军都事,历任南京都察院经历、南京工部员外郎、大理寺詹事、侍读学士,翰林院学士、南京礼部尚书等职。学术上初学于谢铎,以程、朱之学为宗,后与湛若水“一会面定交,共明圣学”。与王守仁、湛若水订“三人终身共学之盟”,“各相砥励”。闻王守仁致良知之教,认为“ ‘简易直截,圣学无疑。


早年深受朱学影响。从学王守仁后,转而对王学笃信不疑。为维护其“知行合一”说,与人反复论辩,得王守仁器重,称其为“吾党之良,莫有及者”。王守仁去世后,始对王学产生怀疑,“予始未之信,既而信之,又久而验之,方知空虚之弊误人非细。信乎?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可不慎哉!”在王学风靡当世之时,独树一帜,批判王学,成为中国思想史上较早对王学进行系统批判的人物。批判王学“良知说”的禅学倾向,对“知行合一”观点也不以为然。还批判王学的基础——宋代理学,反对空谈性理,主张经世。重视国计民生,写有大量关于军政、民政的奏稿与笔录,如《论治河理漕疏》、《上明罚安边疏》等,涉及农垦、戍边、赋税、水利等。


黄绾著有《明道编》12卷、《石龙集》30卷、《久庵文选》16卷、《庙制考义》2卷,以及《中庸古今注》、《思古堂笔记》、《石龙奏议》、《云中疏稿》,还有易经、诗经等著作。《明道编》为中国哲学名著。

明道编 黄绾

明学者黄绾撰。黄绾(1480~1554),字宗贤,台州黄岩(今属浙江)人。早年宗程朱理学,后转向王阳明心学,晚年又批评王学。其子黄承德将其所撰《久庵日录》八卷与学生听讲所记《习业录》四卷合并为十二卷,总名《明道编》。今存《明道编》系他晚年所写的《久庵日录》中之六卷,其余大多散佚。黄绾认为,人的私情乃天性人情之真,喜怒哀乐之情出于人性之自然,盖忿懥、恐惧,好乐,忧患皆人情之所有(同上书,卷一)。书中叙述了他由相信宋儒到信仰王守仁,晚年又背叛王学,对致良知说展开批判的过程。书中论治学、论修养、论时弊,亲切平实,语多剀切。有清刻本,中华书局标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