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长房

费长房,生卒年不详,隋代成都人。博学能文,通佛儒百家。初为僧,于后周武废佛时,被迫还俗,寻遁归隐居。隋兴,开设译场,受诏为翻经博士。由其担任笔受之译经有那连提黎耶舍之大方等大集日藏经、力庄严三昧经,及阇那崛多之佛本行集经、善思童子经、移识经、观察诸法行经、商主天子所问经等。复因

()

费长房,生卒年不详,隋代成都人。博学能文,通佛儒百家。初为僧,于后周武废佛时,被迫还俗,寻遁归隐居。隋兴,开设译场,受诏为翻经博士。由其担任笔受之译经有那连提黎耶舍之大方等大集日藏经、力庄严三昧经,及阇那崛多之佛本行集经、善思童子经、移识经、观察诸法行经、商主天子所问经等。复因见列代经录散落,年载芜没,乃撰历代三宝纪十五卷,成为唐代经典目录之重要参考。然书中有不少资料误引混用,如编选入藏录、大小乘经录之准则偏误,为后代之经录所批评;又如书中将前代经录如出三藏记集等书所列之失译经典,大半配属古代知名译经家之名下,尤为现代学者所攻伐。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九册。

历代三宝纪 费长房

凡十五卷。隋开皇十七年(597)费长房撰。又作开皇三宝录、开皇录、三宝录、长房录、房录。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九册。本书为佛教传入我国后至隋代之弘法记录,亦为译经与著作之目录,此外,另附有佛家传记。全书共分四部分:(一)前三卷为帝王,包括自周至隋各朝纪年,乃佛教史大事,如将佛陀诞生之年推定为周庄王十年(689B.C.)。(二)次九卷为各代译经编年史,计有:卷四后汉录、卷五魏吴录、卷六西晋录、卷七东晋录、卷八前秦后秦录、卷九西秦北凉魏齐陈录、卷十宋录、卷十一齐梁周录、卷十二隋录。每卷前皆有叙论,次列经录,依次附译人略传。(三)卷十三、卷十四分别为大小乘录入藏目录。共收佛典一○七六部,三三二五卷。(四)卷十五为上开皇三宝录表、全书总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