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世

道世(?—683),俗姓韩,字玄恽,避唐太宗讳,以字行。原籍伊阙(治所在今河南伊川西南),祖上为官,久居长安。十二岁于青龙寺出家,研习律学。唐高宗显庆年间(656—661),参与玄奘译场,后被召入西明寺,与道宣同传律宗。总章元年(668)编纂《法苑珠林》一百卷。又著《诸经要集》、《大小乘观门》、《四

()

道世(?—683),俗姓韩,字玄恽,避唐太宗讳,以字行。原籍伊阙(治所在今河南伊川西南),祖上为官,久居长安。十二岁于青龙寺出家,研习律学。唐高宗显庆年间(656—661),参与玄奘译场,后被召入西明寺,与道宣同传律宗。总章元年(668)编纂《法苑珠林》一百卷。又著《诸经要集》、《大小乘观门》、《四分律僧尼讨要略》等。


释道世,字玄恽,姓韩氏,厥先伊阙人也。祖代因官为京兆人焉。生且渥润,渐而聪敏,俄厌众沙,思参救蚁。二亲钟爱,遏绝其请,久而遂心。时年十二,于青龙寺出家,从执德瓶,止临欣鉴,律宗研核,书籍钻寻,特慕上乘融明实性。于时籍甚,三辅钦归。显庆年中,大帝以玄奘师所翻经论,未几诏入内,及慈恩寺大德更代行道,不替于时,世亦预其选。及为皇太子造西明寺,爰以英博召入斯寺,时道宣律师当涂行律,世且旁敷,同驱五部之车,共导三乘之轨,人莫我及,道望芬然。复因讲贯之余,仍览甚深之藏。以为古今绵代,制作多人,虽雅趣佳辞,无足于传记。由是搴文囿之菁华,嗅大义之瞻蔔,以类编录,号《法苑珠林》,总一百篇,勒成十帙。始从劫量,终乎杂记,部类之前,各序别论。令学览之人,就门随部,检括所知,如提纲焉,如举领焉。世之用心周乎十稔,至总章元年(668)毕轴,兰台郎李俨为之都序,此文行于天下。


又著《善恶业报》及《信福论》共二十三卷,《大小乘禅门观》及《大乘观》共十一卷,《受戒仪式》、《礼佛仪式》共六卷,《四分律讨要》五卷,《四分律尼钞》五卷,《金刚经集注》三卷,十部都一百五十三卷。世颇多著述,未测其终。名避太宗庙讳,多行字耳,故时称玄恽焉。

诸经要集 道世

凡二十卷。又称善恶业报论。唐代显庆四年(659)道世着。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四册。对本书之撰者,自古有二说:一说道世,一说为道宣。本书系根据大小乘诸经律论,取其中各种佛教要目(关于善恶业报者尤多),集录要义,加以分类辑而成。全书二十卷分为三十部一百八十五项。本书盖为便利于检寻一切经而作,具有佛教百科辞典之性质。后来之法苑珠林则系扩大本书范围而成。

()

法苑珠林 道世

佛教类书。道世撰,100卷。自宋以后开始入藏。宋、元、明、清各藏皆录为100卷。但嘉兴藏为120卷。道世,中国唐代僧人。俗姓韩,字玄恽。原藉伊阙(今河南洛阳),迁居京兆(今西安市)。12岁时,在青龙寺出家,律宗研核,书籍钻寻。曾受朝庭徵召,准备参与玄奘译经,后又召入西明寺,与道宣律师同伍,因之受人尊敬,称人莫我及,道望芬然。主要著作还有《善恶业报》、《信福论》、《大小乘禅门观》、《受戒仪礼》等10部153卷。他以为古今绵代,制作多人,虽雅趣佳辞,无足于传记。由是搴文囿之菁华,嗅大义之瞻蔔,以类编录,号《法苑珠林》总100篇,勒成10帙。以《动量篇》始,《传记篇》尾。每篇记述1个主题,篇下又分小部,总计668部。内容涉及了佛教教义、信仰、经论、戒律、神异、感通、人物、寺塔、供养、僧侣、居士、呗赞,和儒道的君臣、修身、忠孝、交友、富贵、贫贱、诤讼、谋略,以及祭祠、占相、渔猎、园果、杂耍等方面内容。篇末附有《感应录》,以证其说。全书夹叙夹议,引用书籍达400余种,其中佛教外典籍140余种。所引书名都详加标示,非耳闻目睹的事情,也要注明何人所说,表示言之有据,决非虚构。该书使许多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