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琳

贝琳(1429~1482),中国明代天文学家。字宗器,号竹溪拙叟。祖籍浙江定海,后迁居上元(今江苏南京)。据史书记载,贝琳幼习儒学,兼通天官之学。明正统(公元1436~1449年)﹑景泰(公元1450~1456年)年间服务于军队,通天象、占候,被推荐入钦天监工作。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因灾异疏,陈述“弥变图治”六件事,被提升

()

贝琳(1429~1482),中国明代天文学家。字宗器,号竹溪拙叟。祖籍浙江定海,后迁居上元(今江苏南京)。据史书记载,贝琳幼习儒学,兼通天官之学。明正统(公元1436~1449年)﹑景泰(公元1450~1456年)年间服务于军队,通天象、占候,被推荐入钦天监工作。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因灾异疏,陈述“弥变图治”六件事,被提升为钦天监监副。成化八年,改授南京钦天监监副。成化六年至十三年(公元1470~1482年)编写《七政推步》,公元1482年去世。

七政推步 贝琳

明贝琳在成化年间担任钦天监监副时所整理修订旧作而成。据贝琳在序中称,其书原本为洪武十八年(1385)自远方携来,彼时有历官元统将之译为汉算。但其后《四库全书总目》则认为,本书乃《明史·历志》中所称之《回回历》,元代传入中国。洪武十五年由翰林李狲、吴伯宗及回回大师马沙亦黑等人译成汉文。据该书中所引恒星观测数据推算,贝琳所据原本约成书于十四世纪中叶。全书共七卷。第一卷为释名及历经。第二至第七卷为历表及星表。释名中称不动的月,即太阳月;动的月,即太阴月。太阳月名及七曜日的本音名都从古波斯语音译。历经中的各项计算都采用古希腊托勒密小轮系统学说。卷六的星表,有二百七十七颗恒星的中西名称、黄道坐标及星等,是中国典籍中第一份中西恒星星名对照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