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亮

宝亮(公元444—509年),南朝齐、梁间僧人。据《高僧传》卷八载,俗姓徐。东莞(治所在今山东莒县)人。晋末因避乱而移居于东莱(治所在今山东掖县)。十二岁出家,师从于青州(治所在今山东益都)道明法师。二十一岁东游至京师(今江苏南京)中兴寺。后应齐竟陵王之请,移居灵味寺讲经,讲《成

()

宝亮(公元444—509年),南朝齐、梁间僧人。据《高僧传》卷八载,俗姓徐。东莞(治所在今山东莒县)人。晋末因避乱而移居于东莱(治所在今山东掖县)。十二岁出家,师从于青州(治所在今山东益都)道明法师。二十一岁东游至京师(今江苏南京)中兴寺。后应齐竟陵王之请,移居灵味寺讲经,讲《成实》、《维摩》、《法华》、《十地》、《首楞严》等,均数十遍。曾奉敕撰《涅槃义疏》十余万言,梁武帝亲为之序。僧俗弟子三千余,平时咨禀门徒常盈数百。

大般涅槃经集解 宝亮

七十一卷。梁代释宝亮等集。宝亮,俗姓徐,居东莱掖县,为释道明弟子。21岁至建业(今南京)居灵昧寺,讲大涅槃经84遍。天监八年(509)五月八日,梁武帝敕撰涅槃经义疏十余万言,至九月二十日止。梁武帝亲自作序文。根据文献记载和有关考证,《大般涅槃经集解》七十一卷,决非宝亮所集。《高僧传·法朗传》载:天监七年(508)敕建元僧朗注大般涅槃经七十二卷,宝唱敕兼赞其功,纶综终始,得成部帙。大唐内典录载:大般涅槃注经七十二卷,天监初年建元寺沙门释法朗注。日本传灯目录载,大般涅槃经集解七十二卷,梁扬部沙门释僧朗奉敕注,此解正是法朗所集。以目录昔别为一卷,共有七十二卷。因宝亮疏序,为梁武帝御撰,故有释宝亮集之名。此集解全书约四十余万言,皆仅就文敷义,虽多有发挥之辞,殊鲜引证之文较之,所创当及其半。此集因六朝以来存世经注较少,它却使大般涅槃经注解得以保存下来,这是值得肯定的。对研究和了解南北朝的佛教及社会,均有一定参考价值。此集不足之处是,因梁武帝崇大论,故于齐世毗昙师说,如僧柔等之作,均未选载。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现常见版本是续藏经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