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中

(1744—1794)江苏江都人,字容甫。幼孤贫,赖母授读。少长,游书肆,借阅经史百家书籍,过目成诵,遂为通人。乾隆四十二年拔贡生。以母老不赴朝考。文章以汉魏六朝为则,卓然为清代中叶大家。笃志经学,尤精《周官》、《左氏传》,兼治诸子。与同乡王念孙、刘台拱为友,服膺顾炎武,自许为私淑弟子。曾应湖广总督毕沅之聘,撰《黄鹤楼铭》等文,传诵一时。后至杭州文澜阁掌《四库全书》,旋卒。有《广陵通典》、《春秋后传》、《容甫先生遗诗》、《述学内外篇》。 ►汪中的诗文(125篇)

()

人物生平

  汪中,七岁丧父,家贫,无力求学,由寡母邹氏启蒙。十四岁入书店当学徒,才有博览经史百家书籍的机会,故扬州民间云“无书不读是汪中”。工骈文,27岁时作《哀盐船文》,为杭世骏所叹赏,评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以《射雁赋》应试,列扬州府第一名,补诸生。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乡试落第,遂不复应试,专心治学。汪中早年家贫,营养失调,又过于劳心劳力,以致于闻更鼓鸡犬声,心跳加速,夜不成寐。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举为拔贡生,历为太平知府沈业富、宁绍台道冯廷丞、安徽学政朱筠管书记。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在南京协助编纂《南巡盛典》。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应聘至镇江文宗阁检校《四库全书》,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扶病前往杭州文澜阁检校《四库全书》;是年冬,积劳成疾,卒于西湖葛岭园僧舍。汪中去世后,镇江、杭州两地都举行了祭祀汪中活动。四方文士聚而拜祭,阮元书题“述德诵芳”匾、李兆洛署“仰之弥高”额,这些活动,从一个侧面证实汪中对《四库全书》的贡献得到世人的承认和赞扬,其事迹影响着后来人,名儒杭世骏以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郑虎文、朱筠等名儒称汪为奇才,被誉为“天地间有数之奇文”。

倦思转无梦,未息又生心。人定警微响,灯昏浮半阴。

夜色度疏幌,凉风传密林。散发出高阁,横琴怀古音。

()

客途仍聚首,僧院款门时。暇日宜尝酒,高流各咏诗。

天清秋树近,风定夜钟迟。明日身无事,还来看奕棋。

()

野岸纵横路,山楼断续更。夜寒江月堕,梦醒草虫鸣。

水宿疲来往,愁心问死生。客途衣未授,珍重倚门情。

()

孤客龙江上,乡心一夜生。疏星渔舍火,寒雨戍楼更。

野旷秋衾冷,窗虚水气明。不眠时起舞,无意听鸡鸣。

()

客散虚堂静,风帘倦不钩。松篁明夜月,枕簟入清秋。

亲老兼多病,身孤更远游。未应中宿鸟,相对尚啁啾。

()

贫贱吾犹在,关心旧友来。浮生愧知己,渴意苦怜才。

书策思同席,湖山对举杯。三年奔走倦,今得笑颜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