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冬日即事

临江仙·冬日即事

临江仙·冬日即事

自古相从休务日,何妨低唱微吟。天垂云重作春阴。坐中人半醉,帘外雪将深。

闻道分司狂御史,紫云无路追寻。凄风寒雨是骎骎。问囚长损气,见鹤忽惊心。

译文

到了自古以来的休假日,无事可做,只有靠低唱轻声吟来消磨时光。天低云重春日阴沉沉,室内宴席座上的人已经半醉,室外雪花不停地飘落,地上的积雪愈来愈厚。

想效仿杜牧的狂放,可惜今日没有紫云。凄风寒雨、时光匆匆催人很紧,审讯囚犯时间长了会损气,见到飞翔的鹤时感到自愧惊心。

注释

临江仙:词牌名,双调小令,唐教坊曲。《乐章集》入“仙吕调”,《张子野词》入“高平调”。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平韵。

即事:任事,作事。

休务:停止公务,即休假。宋人习用语。

坐:同“座”。

骎骎(qīn):疾速的样子。

问囚:指审案断狱等公务。

参考资料:

1、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419-422

2、于培杰,孙言诚注译.苏东坡词选.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84年12月:93-95

临江仙·冬日即事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正月,李公恕自京东转运判官召赴汴京,路过徐州,苏轼作该词相赠。

参考资料:

1、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419-422

临江仙·冬日即事鉴赏

  上片从假日的寂寞写起。自古以来,人们在一起度假日,随意唱歌、吟诗等。说假日“低唱微吟”,似乎颇有雅趣,其实是聊以解除寂寞而已。接着描写了当前的天气情况:天幕低垂,云气浓重,造成了春日的阴霾。这一句写景并非闲笔,一方面为下文的“雪”、“雨”作背景,一方面也衬托出人内心的沉闷。而后写到与友人的宴饮,并用室外的雪景作映衬:“坐中人半醉,帘外雪将深。”这是两个无声的“镜头”:一个写人,一个写景,一个写室内,一个写室外,一个写静态,一个写动态(雪花不停地飘落,地上的积雪愈来愈厚)。这很容易使人想起“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句)一类诗句。在这里,苏轼用清冷、寂寥的氛围,有力地烘托出“人”相对无言,只是以酒遣愁的离情别绪,以及内在的孤独感。

  下片“闻道”两句,承上“坐中”,借晚唐杜牧的风流韵事,反其意而用之,说宴会并无美妓声乐之欢,以见其单调无味,郁郁寡欢。也可以说,这里是借“分司狂御史”“追寻”紫云的故实,作了一笔反衬。苏轼再用“凄风寒雨”加倍渲染,更使人感到有点透不过气来。苏轼为什么这样写,结尾处透露了此中消息,原来,苏轼长期为审案断狱等公务所累,每当看到鹤时,便忽然想到隐居生活的闲逸。话说得比较婉转含蓄,实际意思是说,对仕宦生涯感到厌倦,而向往林下的隐居生活。苏轼后来在《鹤叹》诗中写道:“驱之上堂立斯须,投以饼饵视若无。戛然长鸣乃下趋,难进易退我不如。”与苏轼自己在仕途上的进退联系起来,其意比较显豁,有助于读者理解“见鹤忽惊心”这一句的深意。

  全词,虽为送别之作,但叙写与议论的主要内容却是仕宦生活,表达得比较隐约和深沉,这种打破常规的作法是比较少见的。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赋罢长杨戴鹖冠,笑人慕道不休官。窗间风雪三馀学,林下烟霞七返丹。

白社年深成雅会,紫垣秋静礼虚坛。夜窗欲问长生术,月转虚楼十二阑。

()

天香满袖出蓬莱,云气溟濛接上台。芝圃秋前新采得,玉皇案侧远携来。

九门传诏衔鸡舌,百和薰衣笑鹿胎。喜甚兰交许分赠,小轩焚处静风埃。

()

高下理有定,金房须玉骨。不解理有异,三五月圆缺。

昔为锦绮丛,今为蕉萃窟。娇卧邻皂刍,夜半闻马龁。

遥梦赵王宫,盈盈望秋月。

()

凤鸟有五文,不共群禽姿。言欲览德辉,来下梧桐枝。

文采众爱惜,云是应世奇。廷无箫韶仪,好文空言为。

恐终返天山,逝难风尘羁。

()

璇盖莹空青,飞鉴泛华艳。川原邈夷旷,疏木媚寒潋。

广路断浮鞅,旅玩谐靖念。迹逝偕志行,万里靡坊堑。

苟无忠惠持,谁能劳不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