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人食菱

北人食菱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译文

  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

  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注释

北人:北方人。

识:知道。

菱:俗称菱角,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煮着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 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

仕于:(仕途)在……做官。于, 在。

席:酒席。

啖:吃。

并壳:连同皮壳。

或:有人。

曰:说。

食:食用,在这里可以指吃。

去:去除,去掉。

护:掩饰。

短:缺点,短处,不足之处。

并:一起。

欲:想要。

以:用来。

答:回答。

何:哪里。

而:表示转折,此指却

坐:因为,由于。

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

北人食菱鉴赏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果强不知以为知,就会闹出笑话,被人耻笑。世界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每个人的学识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虚心潜学,才能得到真知。

  讽刺的生命在于真实。这则小故事不仅在情节构思上遵循了生活的真实,更在于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做法与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极具普遍性与代表性。

江盈科

江盈科,字进之,号绿萝山人。湖南桃源人,明万历二十年进士,先后历任长洲县令、大理寺正、户部员外郎、卒于四川提学副使任上。是明朝晚期文坛“公安派”的重要成员之一,诗文理论主张为文应抒发当时代个人的真性情,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说法,极力赞成灵性说。

江盈科朗读
()

猜你喜欢

唐代李白

月出鲁城东,明如天上雪。鲁女惊莎鸡,鸣机应秋节。

当君相思夜,火落金风高。河汉挂户牖,欲济无轻舠.

我昔辞林丘,云龙忽相见。客星动太微,朝去洛阳殿。

尔来得茂彦,七叶仕汉馀。身为下邳客,家有圯桥书。

傅说未梦时,终当起岩野。万古骑辰星,光辉照天下。

与君各未遇,长策委蒿莱。宝刀隐玉匣,锈涩空莓苔。

遂令世上愚,轻我土与灰。一朝攀龙去,蛙黾安在哉。

故山定有酒,与尔倾金罍。

()

瑟瑟青枫水郭秋,买鸡携酒上东楼。一瓢欲赠山中客,掷上青溪傲许由。

()

长愧先师言,忧贫不忧道。劳辛救寒饥,容体易枯老。

自从强年来,颇不患衰槁。翕翕电影间,英交亦何好。

澹然无得丧,恐有身外宝。灵龟不朵颐,乃活岁月表。

()

西北有高山,东南有大海。生我延平民,居中百千载。

远在天南头,去圣人万里。欲得无菑害,秪赖贤守宰。

圣人念远人,赐我慈父母。辍其股肱佐,来为赤子乳。

我望朱夫子,如望汉召父。请为召父歌,女知召父不。

召父善治田,从横正疆亩。始予我钱镈,以及奄铚艾。

耦耕并牛犁,粳稌诸种艺。田功多方理,要领在水利。

广开沟门阏,处处广浇灌。均水作约束,刻石防决泛。

劭农走阡陌,止舍即野次。召父善教人,颁训从幼艾。

孝弟正家族,勤谨不弛怠。趋役赴公事,和孙于社火。

有禀特秀异,使结衿带佩。入学共弦诵,学古壮而仕。

召父善阜财,民产加丰大。召父善听讼,无情不哗喙。

饥渴召父食,寒祼召父被。召父善使人,随时各分代。

召父善事神,水旱不为厉。人口岁增倍,讼盗悉衰止。

召父去已久,循良风声在。惟有朱夫子,甚与召父似。

凡此召父善,朱夫子尽备。夫子来毋迟,百姓日候伺。

凡此召父事,于今益有赖。一一速施行,惠我起我惫。

上戴天子恩,夫子还入拜。愿为公孤贵,名与召父配。

()
唐代杜甫

杖锡何来此,秋风已飒然。

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

放逐宁违性,虚空不离禅。

相逢成夜宿,陇月向人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