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花聲·雨花台

卖花声·雨花台朗读

卖花声·雨花台

衰柳白門灣,潮打城還。小長幹接大長幹。歌闆酒旗零落盡,剩有漁竿。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壇。更無人處一憑欄。燕子斜陽來又去,如此江山。

()

譯文

衰敗的楊柳圍繞着建康城,潮水打着建康清涼山的石頭,早成了個空城,隻得寂寞的返回。城南有條名叫小長幹的古巷,連接着大長幹古巷,唱歌按節拍的鼓扳。酒旗到處飄揚,往日多麼繁華。可如今已經零落盡了,隻剩下垂釣的魚竿。

六朝建都的南京,如今一片衰敗荒寒,從前天花降落的地方,而今隻留下空蕩蕩的壇台。獨自一人在此處憑欄遠眺。燕子在斜陽裡翩翩飛舞,歸來又飛去,江山卻是依舊如此。

注釋

賣花聲:詞牌名,即“浪淘沙”。原唐時教坊曲名,雙調五十四字,上下片各五句四平韻。

雨花台:在南京中華門(舊稱聚寶門)外聚寶山上。相傳梁雲光法師在這裡講經,感天雨花,故稱雨花台。雨,降落。

白門灣:南京臨江地方。白門,本古建康城的外門,後指代南京。

城:這裡指古石頭城,在今南京清涼山一帶。

小長幹、大長幹:古代裡巷名,故址在今南京城南。

寒:荒涼。

燕子斜陽:化用劉禹錫《烏衣巷》詩意。原詩是:“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參考資料:

1、袁世碩.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簡編 下:中國人民出版社,2015.01:725-726

2、朱敦源.中華散曲365首精華今譯:東北朝鮮民族教育出版社,1993.10:376

3、徐寒.曆代古詞鑒賞 下:中國書店,2011.06: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