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启钤

朱启钤(1872—1964),工艺美术学者。号桂辛,男,贵州紫江县人。清末先后在华北、东北等地从政,辛亥革命后历任交通总长、内务总长和代理国务院总理等职。1916年后退出政坛,转而从事文化事业。1930年在北京创建中国营造学社,专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造就了一批古建筑研究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

朱启钤(1872—1964),工艺美术学者。号桂辛,男,贵州紫江县人。清末先后在华北、东北等地从政,辛亥革命后历任交通总长、内务总长和代理国务院总理等职。1916年后退出政坛,转而从事文化事业。1930年在北京创建中国营造学社,专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造就了一批古建筑研究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文史馆馆员。他不仅是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奠基人,也是中国近代工艺美术史研究的先行者,特别对纺织、刺绣和漆艺史的研究有开创之功。


朱启钤幼年丧父,在外祖父傅寿彤家长大。傅善收藏,所藏书法名画的包首有很多是宋锦和宋代缂丝制作的。受此影响,他很早就对丝绣有浓厚的兴趣。在北京任职时,他时常到前门的荷包巷从古玩商那里购买丝绣文物,收藏了辛亥革命后恭王府拆卖的大部分缂丝精品、清内府旧藏以及收藏名家项子京、安岐、梁清标、盛昱等人的藏品,这些丝绣制品极为珍贵,许多是稀世绝品。他对所藏缂丝刺绣进行研究和著录,汇编成《存素堂丝绣录》,于1928年刊布行世;他还据《石渠宝籍》等书辑成《清内府藏丝绣线书画录》,对清宫旧藏丝绣进行研究。这两部书是最早专门著录丝绣的著作,也是当前研究丝绣工艺的重要参考资料。他撰写的《丝绣笔记》,是中国第一部研究丝绣史的专著。《女红传征略》则辑录有关能工巧匠的传记资料,是《丝绣笔记》的姐妹篇。


明隆庆年间漆器匠师黄成撰写的《髹饰录》,后由嘉兴杨明作注。此书至民国时期已无藏本,只有一抄本流传到日本。朱启钤设法从日本索来副本,并详加校勘,于1927年刊刻行世,是为《髹饰录解说》。1925年辑成《漆书》约8万字,涉及漆艺史的各个方面,可惜未能刊行,只在1957年由手工业管理局据稿本油印过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