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法

续法(1641~1728),清代僧。浙江仁和(杭州)人,俗姓沈。字伯亭,号灌顶,又名成法。九岁从学于杭州天竺山慈云寺明源,十九岁受具足戒,二十岁习讲经,历时七年,受明源付嘱,为云栖袾宏五世之法孙。师遍研诸经,融会众说,不拘泥一端。后每讲说,四众云集,盛极一时。历主慈云、崇寿、上天竺诸刹。雍正六年示寂,世寿

()

续法(1641~1728),清代僧。浙江仁和(杭州)人,俗姓沈。字伯亭,号灌顶,又名成法。九岁从学于杭州天竺山慈云寺明源,十九岁受具足戒,二十岁习讲经,历时七年,受明源付嘱,为云栖袾宏五世之法孙。师遍研诸经,融会众说,不拘泥一端。后每讲说,四众云集,盛极一时。历主慈云、崇寿、上天竺诸刹。雍正六年示寂,世寿八十八。传法弟子二十余人,培丰、慈裔、正中、天怀四师最为著名。撰有贤首五教仪、圆觉析义疏、华严宗佛祖传等六百余卷。[般若心经事观解序、阿弥陀经略注序、中国佛教史卷四]

贤首五教仪开蒙 续法

一卷,清释续法撰。因贤首五教仪六卷,听众未能全诵。故又略成此书,使学者易于练习。

()

贤首五教仪 续法

亦称《华严五教仪》,简称《五教仪》。佛教著述。清续法集录。六卷。内容是概述贤首法藏的判教学说及华严宗的主要教义。鉴于当时义学沙门轻视法藏等的《华严经》注疏,天台宗人亦攻击华严宗有教无观,续法乃依其师德水明源之说,历时十年,于清康熙五年(1666)集成是书,康熙十四年(1675)宣讲。此书认为:贤首大师判释如来一代时教,不出三时、十仪、五教、六宗、三观。故以此五部分组织,概括华严宗教义的主要内容。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

()

华严镜灯章 续法

佛教著述。清续法集,如朗校。一卷。以镜、灯为喻讲述华严宗的判教学说和主要教义,故名。书中谓贤首法藏为使学者理解事事无碍法界的道理,曾于暗室中供五佛,于每尊佛像前各燃一灯,又取十面镜子安置十方,使其面面相对,影影交涉,从而使学者悟入刹海。此书以时、仪、教、宗、观五部分组织,与《华严宗莲花章》所采用的方式相同。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

()

法界宗莲花章 续法

佛教著述。清续法集,法贤校。一卷。此书以莲花的开放、颜色和生长等为喻,讲述唐法藏的判教学说和华严宗的基本教义,故名。书中谓:如来说经,《华严》为极;古德判教,贤首而极。今依彼教观,开合五位百法。若非大经莲花,无由取喻开悟。五位即时、仪、教、宗、观,与《贤首五教仪》所述内容相同。百法是五门的展开,即十时、十仪、十界、十对、十玄、十度、四法界、六相、三时、三觉、三观、十一宗、五教等,再加上四谛、三性、三空、二自觉算为五法,总为百法。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