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幼名嗣糜,行名洪骍,字适之,号冬友。铁花子。安徽绩溪人。1904年赴上海,先后入梅溪学堂、澄衷学堂、中国公学读书。加入“竞业学会”,任《竞业旬报》编辑。1910年考取庚子赔款留美官费生,入康乃尔大学读农科,次年改习文科。1914年毕业,获文学士学位,留校研究

()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幼名嗣糜,行名洪骍,字适之,号冬友。铁花子。安徽绩溪人。1904年赴上海,先后入梅溪学堂、澄衷学堂、中国公学读书。加入“竞业学会”,任《竞业旬报》编辑。1910年考取庚子赔款留美官费生,入康乃尔大学读农科,次年改习文科。1914年毕业,获文学士学位,留校研究哲学。次年9月入哥伦比亚大学,受业于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1916年与陈独秀等以书函讨论“文学革命”,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反对文言,提倡白话,主张文学革命。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参加编辑《新青年》,力倡新文学运动。次年6月接替陈独秀主编《每周评论》,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宣传改良主义。提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考据方法,在学术界影响较大。1920年8月,参加北京大学皖籍职员成立的驱除安徽军阀、改进皖省政治的“旅京皖事改进会”。1922年创办《努力周报》,宣扬“好人政府”和“省自治联邦”的主张。次年1月主编《国学季刊》。1925年参加段祺瑞策划的“善后会议”,中途退出,以抗议封建军阀分赃。曾任中华文化教育基金董事会名誉秘书、上海光华大学教授、国民党大学院大学委员会委员、上海公学校长等职。1930年11月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1932年创办《独立评论》。1937年7月赴美国,次年任国民党政府驻美国大使。1942年9月辞职寓居纽约。次年任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名誉顾问。1946年7月回国任北京大学校长。后任国民大会主席。1949年春去美国,侨居纽约,曾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管理员。1957年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2月24日因心脏病突发逝世。一生曾获得35个荣誉博士学位。其主要著作有: 《中国哲学史大纲》(上)、《戴东原的哲学》、《淮南王书》、《五十年来之世界哲学》、《胡适文存》、《胡适文选》、《胡适论学近著》、《梁任公胡适之先生审定研究国学书目》、《国语文学史》、《白话文学史》、《尝试集》、《中国章回小说考证》、《片羽》(水浒传考证)、《胡适日记》、《胡适留学日记》、《四十自述》、《南游杂记》、《庐山游记》、《藏晖室札记》、《章实斋先生年谱》、以及关于《水经注》版本考证的一组论文及手札。

看破不说破 胡适

在生活中,对于身边人做出的不妥之事,有时我们会一眼看破其本质,但是碍于对象、场合和时机,并不合适说破,否则,既容易让人下不了台,又可能伤了情。在胡适逝世五十多年的今天,依然兴起民国热胡适热,这表明那一段不曾走远的历史令人神往,而来自胡适的声音也足以令国人百年聆听。本书收录了胡适研究中国禅宗思想的精华文章。全书对禅宗的传播、流布,以及对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严谨细致的分析。胡适本人不信任何宗教,但他对禅宗的见解,对于那些从事禅宗文化研究的人士,以及文化爱好者而言,至今仍有着影响力。

()

禅学指归 胡适

《禅学指归》收录了胡适论述中国佛教及禅宗的文章。胡适本人不信任何宗教。然而,说到对佛教和禅宗的研究,作为研究中国思想史的大学者,胡适先生的通彻见解,是无人能出其右的。他的开创之功,至今仍然影响着世界研究佛教禅宗的学者们。全书对于佛教禅宗的传播、流布,以及对于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严谨细致的研究。

()

人生大策略 胡适

胡适一生著述甚多,在哲学、文学、历史学等方面都有专门著述。在胡适大量的著术中,编者取人生问题这一角度,选编了一本这样的书,旨在使读者通过这些文章对胡适的人生观有一大致了解,也可从中引出些微镜鉴。本书从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再至暮年为主线索,插入人生各个阶段的重大问题,共分为树头铜钲等六节,每节标题为编者所加,这样分类罗列的编排,其区区用心唯在便于阅读。

()

淮南王书 胡适

《淮南子》是汉高祖之孙准南王刘安与他门下的宾客们集体编写的一部大型哲学文综,其正式名称是《淮南鸿烈》,胡适则称之为淮南王书。胡适的《淮南王书》是他研究这部现在通称《淮南子》的书的哲学思想的一册学术著作。1923年3月胡适曾为北京大学的同事刘文典的《淮南鸿烈集解》写过一篇序言,缕述了从许慎、高诱、庄逵吉、王念孙、王引之、俞樾、孙诒让到刘文典诸人治《淮南子》的瑕瑜得失,他认为,叔雅(文典)治此书,最精严有法。--刘氏此书毕竟只是一部校健考订、注释疏解的书,本意不在阐述发明《淮南子》的哲学思想。胡适研究《淮南子》文字校释多依刘氏《集解》。《淮南王书》是胡适1930年写的《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七章中的第五章。《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从学术意图来说,一是为回北京大学授课编写讲义,二是为早已出版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写续编作准备。但作为第五章的《淮南王书》则受到了特殊处理.1931年就抽出来由上海新月书店排印出版,流行多年,后来纸版归了商务印书馆,故又有商务印书馆的重印本。直至1962年初胡适临终前夕还在撰写《淮南王书》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的手稿本的序,写了几稿,均不满意,等撒手人寰时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