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帶湖新居将成

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朗读

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三徑初成,鶴怨猿驚,稼軒未來。甚雲山自許,平生意氣;衣冠人笑,抵死塵埃。意倦須還,身閑貴早,豈為莼羹鲈脍哉。秋江上,看驚弦雁避,駭浪船回。

東岡更葺茅齋。好都把軒窗臨水開。要小舟行釣,先應種柳;疏籬護竹,莫礙觀梅。秋菊堪餐,春蘭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沉吟久,怕君恩未許,此意徘徊。

()

譯文

歸隐的園圃剛剛開成,白鶴猿猴都在驚怪,主人沒有歸來,歸隐山林本是我平生的志趣,為什麼甘為士人所笑,總是混迹塵埃?厭倦了官場就該急流勇退,求清閑愈早愈好,豈止是為享受莼羹鲈脍?你看那秋江上,聽到弓弦響,驚雁急忙躲閃,行船回頭,是因為駭浪撲來。

東岡上蓋起那茅屋書齋,最好是把門窗臨湖開。要劃船垂釣,先種下柳樹一排排;插上稀疏的籬笆保護翠竹,但不要妨礙賞梅。秋菊可餐服,春蘭能佩戴,兩種花留給我歸來親手栽。我反複思考,隻怕聖上不讓我離開,歸隐之章仍在猶豫徘徊。

注釋

沁園春:詞牌名。

帶湖:信州府城北靈山腳下,今江西上饒市。

三徑:指歸隐者的居所。《三輔決錄》:蔣诩字元卿,“舍中三徑,惟求仲、羊仲從之遊。”皆隐士。後稱退隐的居處為三徑。陶淵明《歸去來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

鶴怨猿驚:表達出自己急切歸隐的心情。化用南朝孔稚珪《北山移文》:“至於還飈入幕,寫霧出楹,蕙帳空兮夜鶴怨,山人去兮曉猿驚”。

稼軒:辛棄疾号稼軒。洪邁《稼軒記》說:辛棄疾在帶湖建了一所很宏大的私人别墅,在新居右側,建了上百間的房子,左側,開辟了“稻田泱泱”,還餘下十弓的空地,“意他日釋位得歸,必躬耕于是,故憑高作屋下臨之,是為稼軒。而命田邊立亭曰植杖,若将真秉耒耜之為者。”

甚:正是。雲山,農村。意氣:神态。《史記·管晏列傳》:“擁大蓋,策驷馬,意氣揚揚,甚自得也。”這裡作志氣講。

衣冠人:上層或高貴的人物。

抵死:終究,畢竟。

意倦須還:這裡指退隐回家。

莼羹鲈脍:美味。《世說新語·識鑒篇》:西晉張翰官洛陽,“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菰菜、莼羹、鲈魚脍,曰:‘人生貴得适意爾,何能羁宦數千裡以要名爵?’遂命駕歸。”

“秋江上”三句:比喻在官場碰壁,遭人排擠,因此避世。庾信《周大将軍襄城公鄭偉墓志銘》詩:“麋興麗箭,雁落驚弦。”駭浪,形容海浪像馬受驚時的奔跑。作者感覺到官場的奸詐險惡。要作雁避船回的準備。這就是回帶湖的動機。

東岡:東邊的小岑。葺(qì),用茅草修複房子叫葺。

好都把:作必須統統地解。軒:小房子。蘇轼《再和楊公濟梅花十絕》詩:“白發思家萬裡回,小軒臨水為花開。”

秋菊:語出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春蘭:語出《離騷》:“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蘭有春秋二種,都可以佩帶。這裡寫春蘭,是與上邊的秋菊相對。一說這兩句化用屈原《九歌·禮魂》:“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表明作者自己如屈原一般志行高潔,不願同流合污。

先生:是下人對辛棄疾的稱呼。

參考資料:

1、劉 忠.辛棄疾詞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1: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