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遷莺·曉行

喜迁莺·晓行朗读

喜迁莺·晓行

曉光催角。聽宿鳥未驚,鄰雞先覺,迤逦煙村,馬嘶人起,殘月尚穿林薄。淚痕帶霜微凝,酒力沖寒猶弱。歎倦客,悄不禁重染,風塵京洛。

追念人别後,心事萬重,難覓孤鴻托。翠幌嬌深,曲屏香暖,争念歲華飄泊。怨月恨花煩惱,不是不曾經著。者情味、望一成消減,新來還惡。

()

譯文

晨曦微露,催響了凄涼的号角聲。仔細聆聽,林中栖息的鳥兒尚在安睡,未被驚醒,但鄰舍的雄雞已經先自啼鳴,喔喔報曉。連綿相接的村落煙霧朦胧,征馬在晨霧中嘶鳴,旅人們早已匆匆上路,此時,尚有一輪殘月将餘輝灑落在稀疏的樹林裡。我感傷的淚痕處已結上了一層微微的白霜;體内殘存的酒力漸漸變得薄弱,難以抵擋清晨刺骨的寒氣。可歎我這倦遊的客子,再也不願重新沾染京師的風塵,當年在京城的情景至今讓我如驚弓之鳥,心存餘悸。

追想與妻子分别以來,心頭總是思念重重,千頭萬緒,卻又難以尋覓到一隻離群的孤鴻将音訊為我傳送。家中的嬌妻獨自坐在翠綠色的深深的簾緯中,曲折的畫屏裡飄逸着暖融融的麝香,她又怎會想到在這歲暮時節,我正在異地他鄉飄泊。怨月兒圓明,恨花兒開放,因為這隻能使我徒增煩惱,我不是未曾經曆過這樣的苦楚,我隻是想讓這種煩惱情味随着時間的推移能稍稍減少一點,誰知近來這段日子卻讓我更感到惶恐不安。

注釋

喜遷莺:詞調名,始見于由唐入蜀的韋莊詞,為雙片小令,四十七字,又名《鶴沖天》、《萬年枝》、《喜遷莺令》、《燕歸梁》。北宋蔡挺衍為長調一百零二字。

角:号角聲。

迤逦(yǐ lǐ):形容曲折連綿貌。

嘶(sī):馬的嘶叫聲。

林薄:草木叢雜的地方。屈原《九章·涉江》:“露申辛夷,死林薄兮。”注:“叢木曰林,草木交錯曰薄。”

歎倦客:長期在外疲倦厭煩的客子。

悄不禁:猶渾不禁,全未料到。 悄,宋人口語,猶渾、直,簡直的意思。

風塵京洛:陸機《為顧彥先贈婦》詩:“京洛多風塵,素衣化為缁。”後人多借此比喻世俗的污垢。京洛,東周、東漢等朝代京都在洛陽,因稱京都為“京洛”。這裡借指北宋首都汴京。

人:指妻子。

孤鴻:失群的孤雁。喻捎信人。

翠幌(huǎng):綠色簾幕。 幌,布幔,此處泛指帷幔。嬌:情愛。

曲屏:由若幹扇組成、可随意折放的屏風。

者情味:這種情味。者,猶“這”。

一成:宋時口語,猶漸漸”,指一段時間的推移。蘇轼《洞仙歌·詠柳》:“斷腸是飛絮時,綠葉成陰,無個事,一成消瘦。”

參考資料:

1、唐圭璋 等.唐宋詞鑒賞辭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1098-1099

2、李炳勳.宋詞三百首: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160-161

3、沙靈娜.宋詩三百首全譯:貴州人民出版社,1990:304-306

4、蔡義江.宋詞三百首全解:上海複旦大學出版社,2007: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