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吳歌·夏歌

子夜吴歌·夏歌朗读

子夜吴歌·夏歌

鏡湖三百裡,菡萏發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

()

譯文

鏡湖之大有三百餘裡,到處都開滿了欲放的苛花。

西施五月曾在此采蓮,引得來觀看的人擠滿了若耶溪。

西施回家不到一個月,便被選進了宮中。

注釋

子夜吳歌:六朝樂府吳聲歌曲。《唐書·樂志》:“《子夜吳歌》者,晉曲也。晉有女子名子夜,造此聲,聲過哀苦。”《樂府解題》:“後人更為四時行樂之詞,謂之《子夜四時歌》。”李白的《子夜吳歌》也是分詠四季,這是第三首《秋歌》。并由原來的五言四句擴展為五言六句。

鏡湖:一名鑒湖,在今浙江紹興縣東南。

菡(hàn)萏(dàn):荷花的别稱。古人稱未開的荷花為“菡萏”,即花苞。

若耶:若耶溪,在今浙江紹興境内。溪旁舊有浣紗石古迹,相傳西施浣紗于此,故又名“浣紗溪”。

回舟不待月:指西施離去之速,就在回舟的時候,月亮尚未出來,就被帶邀而去了。這是誇飾的修辭手法。